
本文授权并转载自微信订阅号:酒店观察网,作者 | 行走的凉鞋
描写中国首家经济型连锁酒店锦江之星品牌的《奢华的简约》一书中,这样为中国经济型酒店定义:经济型酒店的根本是塑造舒适性和便捷,在配套上做减法,在基础功能和服务上做加法,从而塑造一种产品模型和财务模型,也成就了第一代经济型酒店。后来很多人将经济型酒店与快捷、廉价、低端做了对等,其实这个比喻不对。在供需旺盛的那个年代,各种各样的酒店产品都充斥在市场。市场粗暴的给产品做了切割,而行业仅用价格将酒店档次做了切割。实际上,在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年代,单体快捷酒店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远超经济型连锁店的,从而在市场上留下了大量的“低廉”产品。这也是造成了过去二十多年中国酒店低端占总体比重超过80%的原因。而后来行业将这一类“低廉”酒店统称之为“经济型酒店”。经济型其实是个金融概念,现在变成了定位概念。我们的酒店发展一开始都是市场在推动着走。先培育了市场,然后行业再粗暴地给出定义。锦江之星的创建,它核心价值在于开创了一代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先河,比后来的汉庭酒店早了七八年。有人说,锦江之星的创建是时代的推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住宿业肯定会迎来井喷,没有锦江之星也会有其他品牌出来。我想说,时代推动确实如此。但是,锦江之星的创建价值在于它的时间更早,其次有个核心的价值是锦江之星是体制内创业,这两者是后人无法比拟的。季琦也曾经坦言,汉庭早期就是模仿锦江之星而来,只是汉庭走的更稳健。我认为经济型酒店的定义需要从定价、投资、产品等几个角度来阐述,核心是性价比,经济型酒店公认的价格区间是200元-300元。而经济型的酒店投资单房造价在10万以下,提供舒适睡眠、热水、网络、早餐、停车等基础服务,还有便捷和卫生的服务,这是经济型酒店的基本定义。从1996年到2012年,从经济型酒店连锁酒店萌芽,再到迎来黄金周期,这个时间段也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酒店业百花齐放,酒店投资风起云涌,各个板块也齐头并进。拿国际品牌来说,从早期的初入尝试到后来的全面开花,国际品牌几乎垄断了国内高端酒店连锁市场。而国内品牌在经济型板块持续耕耘,如此则产生了互不干扰的两个平行世界。经济型酒店逐步形成了锦江之星、如家、汉庭、七天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经济型酒店头部品牌,早期的国内酒店间的竞争就产生在这个领域。虽然各个品牌有差异化,但基本都是相同的套路,秉持的是相同的财务模型。从2012年后,这种平衡开始打破,国内品牌聚焦点开始出现在了中档酒店领域,多品牌集团化成为国内品牌的主攻方向。经济型酒店则成为酒店集团其中的一条生产线,不再纳入核心的竞争力量。这个时候,国内酒店业主流发展方向进入到了中档酒店时期,这个时期其实并不代表经济型酒店时代的结束,而是经济型酒店时代的另一种延续。因为在中档酒店十年周期,运用的模式、管理、人才其实都是经济型酒店时期的迭代升级,并不是新启。经济型酒店黄金期的结束实际上是经济型酒店高回报率的结束,租金和人工成本的增长进一步蚕食了经济型酒店的利润,从而导致酒店产品不得不升级。在成本上升的同时,寻求更高的房价来稀释成本。当然也有一些现象,就是中档酒店卖到了经济型酒店的价格,这是伪中档现出原型的结果。国内中档酒店的发展是成本因素倒逼升级,本质还是经济型酒店。中档酒店的造价卖到了经济型的价格,这本身也是畸形的发展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中部分经济型酒店翻新成中档产品,而经济型酒店的投资转向下沉市场。从2013年之后,其实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速度整体并没有慢下来,部分品牌反而加快了三五线城市的布局,还有一些新的经济型品牌快速成长起来。2013年到2016年是经济型连锁酒店数量增长最快的几年,各大品牌每年都以数百家的速度在扩张。因为各个品牌开始下沉到广大的三五线城市去发展,这些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内酒店品牌机制与模式已经成熟,中央平台和人才培养机制已经完善。在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后期,品牌的发展也伴随着品牌产品的升级。汉庭如今已经到了3.5产品,而锦江之星已经到了第五代,七天连锁这两年重点发力3.0产品,如家推出如家neo、如家商旅、如家精选多个叠加品牌。经济型酒店已然从规模为导向朝着产品为导向的方向前进。从二十年经济型酒店规模的发展走向看,其实酒店总量是在不断增长中。虽然有一些曲折变化,但不影响这个产品依旧能在市场上获得占有率。产品的升级迭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变化。我认为,性价比极高的经济型酒店未来依旧是大众出行的首选。从消费者角度讲,经济型酒店需要更轻便和时尚感,轻巧的产品透露着一股年轻态,并且符合性价比。经济型酒店也需要有颜值,有服务,虽然简约但不简单。该有的服务都需要有,简约的功能布局也要齐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投资者的角度讲,经济型酒店需要投资更轻更小的产品来实现更好的回报。如今各大集团都在产品升级和控制造价上下功夫,如今有一些品牌每间房6-7万以内也能将一间房装出来。其他品牌的造价其实已经远低于2013年的单房造价,这就是一个好的趋势。从市场的角度看,经济型酒店更适合下沉市场,甚至县城市场。如今各品牌的发展现状已经证明了这个观点。一二线城市高企的租金已经无法承载经济型酒店的房价,但低廉租金的县城需要这样的优质产品,中国两千多个县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还有一些重要的交通线路上,都是经济型酒店布局的绝佳场地。如今的经济型酒店市场,正如大海波涛的巨浪,不断侵蚀着酒店市场这个巨轮。而滚滚存量大海中,又是广阔天地。经济型酒店依旧拥有它本身的位置与市场空间。市场需要重新定义经济型酒店,“新经济型主义”将占据经济型酒店赛道的未来潮流。新经济型酒店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在控造价、提标准、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力。在控造价方面可以看到,无论是华住还是锦江,旗下的经济型品牌单房造价基本都能控制在7万左右甚至更低,这符合经济型酒店的投资模型;在产品功能布局上,更加多元化,该有的功能都有,真正做到小而精而全的模式;在产品设计上,色调更年轻、更温和、更时尚,并且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主打色”。所以,当市场迎来改变,品牌也必须跟随市场需求得到改变。经济型产品的未来依旧有广阔天地,新迭代产品必须从投资者、消费者双重维度去思考,塑造一个投资人与消费者双重满意的品牌。华住集团就喊出要让汉庭入驻到每一座县城,这个思维是正确的。一二线城市随着人工和租金的高企,无法支撑经济型酒店的房价,而讲究性价比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更适应小城市战略,不高的租金和房价正好满足这里的需要连锁酒店的追求。经济型酒店不会衰退,它是国内品牌的基石。未来的酒店投资格局应该是一二线城市为中高端市场的主流,三四线是中档酒店的主流,三线以下是经济型酒店市场的主流,每个板块缺一不可。经济型酒店产品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适应行业需求。高端酒店是旗帜,经济型酒店是基石,是这个酒店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分离的部分。所以“下沉”将是未来经济型酒店的核心标签,把经济型酒店开到县城去,这对于国内上千个县级城市是具有巨大诱惑力的。对于在县城投资一家经济型酒店的投资人来说,压力也会小的很多,但是房价没有多大影响。对于这一重要板块的市场布局,各大酒店集团应该好好谋划一下。拼多多的成功正是迎合了近十亿低端的消费人群,国内这一人群还很庞大,存量改造成本最低的在于经济型酒店领域,门槛也相对较低。经济型酒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集团的赋能能力。故而选择经济型品牌,首选的不是单这个品牌的产品或者设计,要先看集团。经济型酒店是绝对标准化,中央统一体系下的产物,一个强大的集团,一个强大的中央渠道赋能体系是经济型品牌成长的关键,这也是为何这些年,虽然市场大浪淘沙,但华住体系和锦江体系品牌依旧还在不断生长。经济型酒店在未来无法单体生存,一定是集团的“依附品”,现在如果还有人去谈经济型品牌创业,一定是失败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必须在大集团体系的支撑下,方能成长。故而,未来经济型品牌“剩”下的,一定是背后集团生长健康,规模庞大,在各板块都能良性生存。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型酒店品牌的更好管理。依靠强大的会员渠道贡献,才能实现品牌的良性发展。经济型酒店二十年,风起云涌,掀起国内酒店业的发展浪潮。后疫情十年,依旧是经济型酒店稳步生长期,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经济型品牌依旧能乘风破浪,继续摇旗荡帆,在市场存量里走马圈地,成为最后的赢家。我们需要明晰的第一个问题是,需要确立经济型酒店的投资价值。在设置好一些前提条件下,经济型酒店应该是酒店业最具投资价值的产品,影响经济型产品要素的无非是造价、坪效、租金和产品。当这几个产品相匹配的时候,经济型酒店的测算将是非常合理的空间。经济型酒店的广义范围其实是租赁项目的最佳模型,核心是要会运用投资模型,对单项目进行深度的财务分析。第二层含义是产品的重新定义,到底什么样的产品能适应当下的发展需要,核心观点是与时俱进,适应潮流,紧跟消费者的需要和消费喜好的变化。锦江之星从创立,到今天已经有28年的历史,历经五代产品的迭代升级。从创立之初就掀起了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开创先河之举,塑造了一个行业标准,也开启了一个酒店时代,从而促进众多模仿跟风者的成功。进入到2023年,锦江之星顺势推出5.0产品,以更新更潮更合理的投资形象出现在众人眼中,在酒店业思想动荡之际,在酒店投资方向迷茫之际,以国民旅居定义者的形象再次进入行业的视野。国民旅居定义者,不仅在于重新定义了经济型酒店标准,还在于定义国民旅居新标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与必然,也是锦江之星27年前成为经济型酒店标准定义者的再次历史使命。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定义,应该打破传统的“升级”思维,而是“重新定义”,“重新”的含义是推倒重来,打破过去对经济型酒店的认知偏差,重新塑造经济型酒店新概念和新发展。新产品不再是简单的配置和廉价的代名词,而是精致与经济的统一结合。新时期的经济型酒店,更是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体系,便捷与舒适相统一,品质与造价不再对立。打破常规认知,突破产品界限,塑造全新的经济酒店产品,是“重新定义”的核心价值。第三板块就是对消费者的定义,在过去的经济型酒店,主要是满足商旅客群的基础需求,而当下消费结构进行全面转变,消费者的身份界限越来越小。从商旅到度假再到其他需求,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型酒店是大众消费的基础,是年轻人消费的主战场。年轻消费者对“小”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对性价比的追求,用不多的钱去享受高性价比的产品,是当代新产品的特征。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就是一部消费者画像的演变书,从被动向着主动去迈进。从这三个方面深度诠释,经济型酒店重新实现新迭代。塑造最具性价比的投资产品,塑造最具消费者吸引的产品,塑造酒店新生态的产品,是经济型酒店重新定义的使命。2023年可以说是经济型酒店的第二周期,也是新周期。在国民经济走向一个新时期下,经济型酒店正在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赛道。经济型酒店的新定义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最核心的一个观点是,酒店的发展趋势是从产品导向朝着内容导向发展,卖方市场朝着买方市场发展。以产品驱动酒店发展是酒店业的第二周期,以内容驱动是第三周期,无论是经济型酒店还是高档酒店,未来都是以内容为王。经济型酒店内容不仅是产品的内容,还在于位置、设计、风格、调性、功能、配套、运营服务等,这些内容将贯穿一个完整的酒店服务产业链,不再是一张床一个马桶的“三光”配置。经济型酒店的内容需要打破常规认知,从根部上解决酒店的服务价值。内容一方面是硬件,另一方面是软件。硬件无非是基本的出行需求要满足,软件是在于这家酒店要有记忆点,要有文化,要有服务,经济型酒店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