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功绩:
侣海岩长期深耕酒店,凭借卓越的业绩和口碑,他让北京昆仑饭店声名鹊起,并成功打造了锦江(北方)管理有限公司,在推动高端酒店品牌的发展和创新方面作出极大的贡献,培养了一批行业管理人才,是中国酒店集团化运作的第一批领军人物与奠基者。
他精通运营管理,而且在设计美学方面颇有造诣。北京昆仑饭店、亚洲大酒店、上海中心J酒店、岩花园等多家酒店区域设计都出自他的手笔,华美而不奢侈,厚重而不拘泥。他善用最新的语言诠释传统文明,独树一帜的灵性创意构筑人文关怀,引领了新一代的酒店设计风潮。
侣海岩不仅在酒店领域贡献突出,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成果卓著,包括以饭店为名并拍成电视剧的同名小说《五星大饭店》。他以细腻的笔触,编制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社会百态与人生的悲欢离合,为文学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要说在酒店行业里被大众熟知,又具有极高成就和影响力的头面人物,当属侣海岩。
他不仅是原锦江国际酒店公司副董事长、锦江(北方)公司董事长、中国旅游协会监事长,被行业公认为中国酒店集团化运作的第一批领军人物与奠基者;他还是作家、编剧,创作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作品,如《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侣海岩入选2024中国酒店名人堂
于是当侣海岩入选2024中国酒店名人堂的消息一经公布,网络上一片沸腾,业内外人士纷纷发来祝贺。甚至当侣海岩现身由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2024中国酒店名人堂颁奖典礼时,在活动的现场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茶歇之余,参会嘉宾们都排着队翘首企盼着与海岩老师合影;学院老师中也有不少是海岩老师作品的忠实读者,激动地等待着索要海岩老师的亲笔签名,场面真可谓热闹非凡,足见海岩老师的影响力。
一同入选的另一位是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两位酒店行业的功勋人物同台聚首,双方的获奖感言中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彼此的尊敬和惺惺相惜,他们的宽广气度和豪放洒脱,令台下的嘉宾们钦佩不已。陈妙林说:“我是看着海岩老师的《便衣警察》开始做酒店的,看着海岩老师的《五星级大饭店》开始做五星级酒店的,因此海岩老师是我名副其实的老师,我对海岩老师是发自内心的崇拜,一个做酒店的职业人,写了这么多书和小说,更重要的是海岩老师的才华不仅仅做酒店、写小说,还当室内设计师,对美学的研究有很大造诣,锦江国际集团很多酒店的设计理念都来自他,他甚至是亲自动手做,这样的才华在我们酒店业界少有,在中国也是少有的。”
为彰显和推广中国酒店名人堂的功勋人物对行业的卓越贡献,鼓舞和激励新一代酒店年轻人对行业的了解和热爱,我们非常荣幸地与海岩老师相约在2024年年末一个冬日暖阳的下午,聆听他在酒店行业的成长故事和经营管理之道。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在侣海岩入选2024中国酒店名人堂的颁奖词中,组委会总体概括了他在酒店行业和文学艺术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这些功绩大家都有目共睹。但面对行业的褒奖和肯定,他格外地谦虚谨慎,“实际上,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我是在酒店工作的一个干部,不是陈妙林先生那样的创业者、个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拼搏者。由于调到这个行业,就机缘巧合成为了酒店人。”
1986年侣海岩被领导委派出任北京昆仑饭店的董事、副总经理
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充满传奇。1975年,21岁的侣海岩从海军航空兵二十八团退伍后,被安置到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局,当了警察。1986年,隶属北京市公安局的北京昆仑饭店开业,他被领导委派出任该饭店的董事、副总经理。
面对这样的职业调整,侣海岩不禁有些惆怅,他原本是一门心思铺在警察这条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被派到酒店,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专业、熟悉的环境,一切又要从零开始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酒店曾经的借调人员,如今成长为中国酒店行业的功勋人物。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张润钢曾与侣海岩在北京昆仑饭店共事过一段时间,他在一次采访中特别提到,海岩老师是他非常敬佩的对象之一,“他虽非科班出身,但对酒店的理解和把握都有过人之处,领导力和执行力也很强。” 还有很多早年跟随侣海岩工作的年轻人,都已经成为当下行业的中流砥柱,在同事们的眼中海岩老师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人才”。而对人才的定义,海岩老师认同的理念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侣海岩被领导委派出任北京昆仑饭店的董事、副总经理
他相信,首先,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老师,或者任何一个行业里的职场人,不会做人是很难成功的,因为不会做人就很难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很难建立好的同事关系、商业关系、伙伴关系。没有信用、不懂得做人的道德和原则是不能成才的;其次,学会做事是在选定一个专业的基础上,慢慢积累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最后就是学会学习,因为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永远会有新的不知道的领域,原有的知识结构会面临淘汰,为了降低被替代的风险,学会学习就很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强,可能跟学习的愿望不强,学习的方法不对有关。
海岩老师总结自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拿室内设计来说,为何他能够设计出那么多令人惊艳的作品?他解释道,一方面,较中国其他本土设计师,他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在当年北京和上海不断有新的中外合资酒店开业,比如北京建国饭店、王府半岛酒店等等,去看得比较多,学习钻研的比较多,更容易体会高星级饭店需要的是哪种风格;另一方面也是本身从事酒店工作的原因,对不同国家、不同地方客人的需求,还有高净值人群的需求和品位相对比较熟悉,对于酒店的功能如何与文化结合,就会比一般的设计师更有心得,所以设计出的作品的实用性和让客人感受到的舒适度就会更高一些。
北京昆仑饭店岩花园走廊
北京昆仑饭店鲜筵餐厅
北京昆仑饭店大堂
亚洲大酒店老船坞餐厅
锦江国际集团旗下的上海中心J酒店可谓海岩老师在室内设计领域的代表作,各个体验场景让人目不暇接,这得需要多少的设计灵感啊!海岩老师称:“任何爆发,任何成就一定是日积月累而成,包括生活的积累、技巧的积累、文学素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价值观的积累、琐碎知识的积累。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把学习当成一个乐趣,坚持每天积累,不知道哪天就在哪个点上爆发了。”
上海中心J酒店入口
上海中心J酒店上海套房入口
上海中心J酒店锦上田舍日餐厅入口
上海中心J酒店盛庭入口
上海中心J酒店天之锦餐厅壁画
上海中心J酒店弋酒廊室外包房
古人言“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是对海岩老师的真实写照,懂得做人、用心做事、持续学习,将人生中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化为自己的底蕴,成为知名的作家、编辑、导演、室内设计师……谈及这些角色时,海岩老师却淡然一笑,“这些都是兴趣,酒店才是我的主业。”
酒店行业里没有“伟大”的个人,
只有团体协作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正如海岩老师在获奖感言中所分享的:“酒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团队精神,需要团体合作。这个奖其实应该是一个集体荣誉,我就代表那些千千万万个在酒店一线做服务,做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多年以来我们在酒店的每一个岗位上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接待好每一个客人,把我们的工作做得很细,很周到。我要感谢我服务的锦江国际集团,感谢跟我一起共同工作的团队,所有成绩是大家通过团体协作建立起来的。”
所以酒店在选择干部和员工的时候,会特别注意这个人的相容性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是酒店行业的特点。在海岩老师看来,酒店行业里没有伟大的人,不存在英雄。因为在酒店里每天需要做都是一些非常繁杂、重复、琐碎的小事儿,类似把茶沏好、把杯子刷好等等。但是所有伟大的事儿,正如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正是需要无数平凡的人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努力、团队协作,再加上外部大环境的支持,毕竟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酒店行业。作为酒店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把团队融合好,让各自的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各种矛盾不内耗,最后做出好的成绩,而且团结大家共同做一件事儿,是很有成就感的。
侣海岩成功打造了锦江(北方)管理有限公司
在领导锦江(北方)管理有限公司期间,海岩老师系统性地提出了很多独具中国特色和文化的管理口号,其中非常经典的一个是:像军队、像家庭、像学校。
像军队,是说酒店里大部分的指令是命令式的,而不是协商式的,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就像军队要有纪律,上级发布命令后,下级就要严格去执行。国外的文化是崇尚个人自由,但在中国,特别是酒店行业,不是靠拥有某项特殊技能的个人英雄来引领整个公司,酒店行业注重的是团队协作。集团实行一段时间下来,证实了海岩老师的判断,像军队一样的管理方式确实有效。
像家庭,就是要在酒店营造友爱的氛围。中国人两三人以上就要讲人际关系了,要友爱,要互助,要有情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大家对于友爱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海岩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员工生病了,对于国外的人来说最不希望的就是被打扰,更不希望别人来家里探望。但是在中国情况就不同,尤其是在北方城市,比如北京,员工病了好几天没去上班,领导带着水果去家里探望,员工不但不会反感,甚至他的父母都会十分感恩,进而更加支持孩子在这家酒店工作。这就是不一样的国情,造成不一样的文化,体现不一样的关怀。
酒店可以通过内部制度,如人事制度、奖惩原则、待客制度、管理制度,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也可以通过酒店建筑外观及装修设计的风格、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员工精神风貌、内部制度让客人感受酒店的文化。所以,按照海岩老师的话来讲,酒店运营管理,不能生搬硬套,还是要按照当地的风土人情、法律、社会习俗,打造酒店自己的特色,这是酒店的软实力。
上海中心J酒店前台
上海中心J酒店上海套房卧室
像学校,就是让每位员工都能在酒店学到新的东西,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和环境。这里海岩老师还提到另一个口号,就是向员工负责、向客人负责、向股东负责,而它的排序是有逻辑的,只有向员工负责,让大家心情愉快,学到东西才能够向客人负责,向客人负责了,才能向股东负责,才能给股东提供应有的回报和品牌价值。
寄语菁菁学子:漠被山花烂漫遮望眼,
脚踏实地胸怀壮志凌云
海岩老师不忘叮嘱未来走向社会、走进行业的年轻学子。他说,“酒店是一个微观管理型的企业,大家可能大概率会像我这样去酒店工作,做服务做管理,但只要你肯钻研,一步一步几十年坚持下来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工作,一定会有进步、有成绩。”
侣海岩将酒店管理的心得和经验都汇集成册
侣海岩在文学领域的著作
谈及年轻一代中存在的机会主义和急功近利的现状,海岩老师指出,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有成长空间的根据地,在这个根据地里要有耐心,出现暂时的不如意,或者没机会,也不要太心急。他比喻道,“所有人生的高峰都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向上攀登而至的,如果总是中途换道、换山峰就永远爬不到顶峰。其实换到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从零开始,你可能只看到了前面的山花烂漫,没有看到脚下的荆棘丛生,最后往往就是折戟而归。”
而如何选择一个根据地,海岩老师表示主要是考虑这“六性”:第一是实惠性,主要是薪资福利方面;第二是稳定性,与企业的性质、岗位内容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等有关;第三是成长性,具体看企业规模的大小,在集团连锁型企业里的成长空间可能更大一些;第四是舒适性,体现在工作环境、工作时长、工作性质等方面;第五是体面性,受社会大众对职业的认可程度的影响;第六是兴趣性,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爱好。这“六性”往往不能兼得,首要考虑哪几点,反映了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包括处境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原生家庭不一样、教育不一样,选择的排序也是不一样的。
针对很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入酒店行业的问题,海岩老师认为一定要让学生对进入酒店工作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奢华酒店、高端酒店的高管确实是比较体面的,可以是学生奋斗的目标,但是不能认为自己一毕业进入酒店就得是管理人员。首先要学会基层业务和运营管理,而至于后面能不能当总经理,得看自己的造化。”
由侣海岩的同名小说《五星大饭店》拍成的电视剧
他还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建议,在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学习酒店管理知识时,不妨在课堂上组织大家集体观看《五星大饭店》这部电视剧,“酒店贴身管家这个职业的神秘感、神圣感和重要意义,酒店对待客人的观念和宗旨,对待工作的态度等等在这个剧里都有体现。剧中虽然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在酒店工作,在世俗意义上谈不上成功,没有飞黄腾达,但是非常励志。可以让学生们非常直观地感受未来进入的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从事的是怎样的工作。”
与酒店和文学艺术为伍的侣海岩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海岩老师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尤其在酒店和文化艺术领域贡献突出,是值得被中国酒店历史铭记的功勋人物,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然而众多光环加持的他,为人谦虚谨慎、上善若水,做事脚踏实地的同时,也不忘仰望星空。他热爱学习,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艳的作品。他说酒店行业里没有伟大的个人,却通过对酒店和中国文化的过人理解和把握,带领团队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愿我们都能像海岩老师一样,奏响属于自己的人生交响乐。
侣海岩,1954年11月7日生于北京,中共党员。历任锦江国际酒店公司副董事长、锦江(北方)公司董事长、锦江首选公司董事长;兼任北京昆仑饭店董事长、上海华亭宾馆董事长、上海中心J酒店董事长、上海岩花园酒店董事长。曾任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现任中国旅游协会监事长、世界酒店联盟终身主席。获中国酒店业特殊贡献红星奖、世界酒店联盟终身成就奖。2019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酒店业40人。其著作获中国第二届人口文化奖、中国金鹰奖、北京春燕奖、建国55周年征文佳作奖。现在社会兼职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等。
在酒店行业长期深耕近40年,侣海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海岩谈酒店》《饭店与物业服务案例解析》《海岩室内设计》等;在文学领域成果卓著,著有长篇小说《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五星大饭店》等,中篇小说集《死于青春》,作品集《海岩文集》(九卷)、《海岩电视小说书系》(九卷)、《海岩散文集》等。
编辑:王云静
排版:刘灏伟
来源 | 酒店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