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中国几十年文旅发展,新的景区资源已几近枯竭,无论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
绝大多数新景区,以区域内弱势资源条件,与成熟景区争夺细分市场,有如虎口夺食,很难。
文旅作为一个重度依赖资源、且优质资源已被普遍开发的产业,如何避免同质竞争,寻找新的突破点和蓝海?本文提出一些抛砖引玉的探索。
“县旅之痛”背后的机会——向里看
近些年,与县级旅游部门接触的较多,县级文旅局长,普遍具有发展全县旅游的真实情怀和使命感。一位当地文旅局长和我讲自己县域的文旅资源时,把自己感动到眼角泪光。
现状是,县里新项目不断上马、老景区不断提升,仍难改变县域旅游不温不火的局面——想有作为却无从下手,这成为很多县旅之痛。
此类县域旅游,往往具有“形散而神也散”的特点。
针对县域所有景点进行有限资源的提升,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对自然景区和文化景点的提升。
对于绝大多数县域旅游,其绝对优势不在自然资源,而在历史遗留的民俗文化,那些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的民俗风情、非遗文化、地方特色等等——承载本地特有历史记忆的东西。
这些本地化的特色,就象一个人区别与所有人的个性,不正是县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吗,不正是游客喜欢的东西吗?
对于寻求旅游突破的县城,应将发展重心向里看,从县城周边的旅游开发,转向关注县城本身在县域旅游中的作用。
当旅游开发到一定阶段,游客留不住、消费低、县域旅游形不成合力,责任在县城城区。同时,这也形成了机会——如何在县城里打造一个游客喜欢的、民俗化的、本地特色高度集中和充分表达的、承载集散和夜游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这类产品,以历史街区或民俗街区的形式最为合适,以提升改造已有项目的模式最为合适,以平台公司投资建设最为合适。
这是中国1299个县中大多数县域文旅拒绝平庸的机会。
对于失败的县城历史民俗街区项目,请问一下自己,是市场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一些毫无生命力的灯光和场景,冷冰冰的建筑,就能代表你们县城成百上千年的底蕴?
抓住机遇的关键是——能不能专心,是不是专业,有没有决心。
旅游城市——向下看
旅游城市的机会在下沉市场。
西安的城市旅游,具有游客量大、外地游客占比高、文化氛围浓、游客消费水平高、游客驻留时间长的特点。
身边很多朋友,都看准了了这个城市的旅游下沉市场,借流的同时,也丰富了游客的体验,项目、城市与游客共赢。
投资的方向包括自带IP或创新的游乐产品,例如“摸金校尉”IP方结合兵马俑的产品、创新模式的大型剧场、文创产业、汉服产业衍生的五花八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
与云南、西藏、新疆旅游不同,以西安、成都、重庆为代表的旅游城市,它的重心在城市内,新的投资机会也在城市内。
冰雪旅游——向远看
中国的冰雪旅游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北方的欠发达导致冰雪旅游开发水平和运营服务水平滞后;另一方面,作为冰雪旅游的一个核心,冰雪运动消费在国内还没有、或者说才开始逐步形成。
如果,去海南岛是体验热带气候环境,那么,去长白山和兴安岭体验冰雪冬季的大门,也在越来越快的打开,同时,冰雪体验下的冰雪运动,也会迅速催生。
你可能不知道,黑龙江的伊春,被誉为中国冰壶之乡,在大兴安岭腹地的根河,有被誉为“中国冷极”的冷极村,在我的家乡锡林郭勒,有千车万人的冰雪大穿越和盛大的冬季那达慕,有被雪覆盖了一半的温暖的蒙古包……
这些冰雪旅游的新赛道,对于看惯了风花雪月、面朝大海的游客,几乎像蓝海一样的存在。
特殊人文地理——缺少一双慧眼
只有在极幸运和极耐心的情况下,你才会找到这片土地。奇怪的是,文旅人总是跟在电影人的后面,去发现一些地方,或是这些地方上有趣的灵魂。
那些很特别的丹霞地貌,那些在沙漠边缘的有趣的风景,那些发生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神奇的故事,那些你没有见过的黄土高坡和窑洞生活……。
那是一片寂静,作为操盘手,你看到了什么?
文旅跨界的机会——无限可能
前几天和一位景区观光车企老板聊天,你能想象出轨道小火车行驶在稻田中的样子,但如果那是一辆科幻色彩极浓的太空穿梭机呢?如果内部是科幻主题的研学体验产品或是DIY产品呢?这位老板就很感兴趣,觉得发现了一片蓝海。
踩高桥是北方的传统民俗活动,到了南方,可能就成为另类的旅游产品。
最近很火的为景区穿冬装,是首个真正意义上与AI无缝整合的跨界的产物吧。
跨界创新,是景区突出重围的一个好办法。
结语——市场永远没有错
对于文旅,消费确实降级了,但人们手中或多或少的钱,总是要花出去的,记住,市场永远没有错。
我们已深受文旅概念之害久矣。
元宇宙已经很少有人提起,区块链更是早被遗忘,旅游数字化似乎也在步其后尘,场景化和光影不是万能灵药,沉浸是属性而非产品,是网红就不可能长红,突破下限的引流方式终归下流……
国外的文旅项目或产品,可以学到标,但我们学不到本的,MOKUMOKU农场多少年了?30多年!我们不能拿走他们几十上百年几代人就做一件事的精神!
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经历过对孔儒文化的否定,对百年传承老店的公有化,对市场化后急功近利价值观的默认……,回顾是为了反思,如果有幸抓住机会、进入蓝海,你该怎么做?
本来不打算写下去了,感谢有那么多同业的关注,还有催更、打赏,让我重新对这个行业有了希望,让我有写下去的动力,真心说一声谢谢。
您的关注和分享,是我创作的动力。(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来源 | 镇小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