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TOURMEET途覓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NDg2MTE4MQ==&mid=2247487776&idx=1&sn=89960389e42cd40e64b704abb208a895
在宗教已经渐渐远离
普罗大众的今天,
剧场正在成为一座城市新型的
社交和精神交汇的场所。
——导演 周可
作为空间实验室的剧场
当下,人们似乎比过去更迷恋戏剧,或者说,更迫切地寻找真实。网络媒体的兴起促成“造假成本”极低的世界,虚构的戏剧反而揭示了生活的真相,引导我们探讨人性、道德、历史和社会等诸多话题。而剧场空间则是一个特定的社会交往场所,它在提供娱乐休闲的同时,也构建了一种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环境,增强了人们的社区归属感和公共参与意识。
“在这样的空间里,所有人的肾上腺素都在往上拔,多巴胺都在疯狂分泌,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到一个远高于日常生活的频段。这时候,共同的紧张营造出了一种高频感,剧场的能量变得无比强大,再没有哪一个场域能做到这样高密度的同频共振了”,导演马俊丰如是描述剧场。
的确,这种由艺术表演所激发的集体情绪共振,让剧场的能量在这个封闭却开放的空间中得以凝聚并放大,形成了一种高强度的情感连接和体验共享。剧场作为独特文化磁场,其吸引力正逐渐为更多人所瞩目。
乌镇戏剧节 ?Sukieeeeeee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多元化,演出消费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剧场观看各类演出,包括但不限于戏剧、音乐剧、歌剧、音乐会、舞蹈、脱口秀等,这种现象同样反映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于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度重视和需求。
而剧场不仅是表演艺术的物理载体,更是创意构想、情感交流与社会互动交织的空间实验室。因此,剧场空间的探究无疑是一个包罗万象且充满启示性的课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启发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不断拓展和深化对美的追求与体验。
从剧场建筑的历史变迁
看时代审美风尚
了解剧场建筑的历史变迁,如同打开了一面镜子,映射出不同时代人们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转变。
古希腊剧场起源于对神祇与英雄事迹的公共表演,如埃皮达鲁斯剧场、狄奥尼索斯剧场等,多为露天设计,利用天然山坡地形形成半圆形观众席,舞台朝向开阔地带,以呼应自然环境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其简洁而宏大的几何布局再现了古典时期的和谐美学,崇尚秩序、比例和自然之美。
埃皮达鲁斯剧场 ?我就是风
古罗马剧场则更加精致复杂,除了继承希腊剧场的基本结构,还发展出了完整的舞台建筑,并开始引入覆盖部分观众席的屋顶,比如罗马圆形大剧场。这显示出罗马人在工程技术和实用主义上的进步,以及对于大规模公共娱乐活动的热烈追求,其审美更趋向于壮丽、豪华和气势磅礴。
在中世纪,剧场活动一度衰落,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才得以复兴。此时的剧场逐渐由教堂或宫廷空间转换而来,室内演出增多,剧场建筑风格融入了哥特式或文艺复兴式的装饰元素,细节繁复且富有象征意义,体现着人文主义精神和对古代经典的回归。例如法国沙特尔大教堂中的神秘剧表演区,尽管不独立于教堂主体,却显现了这一时期对神圣美学和道德寓言叙事的重视。
巴黎歌剧院 ?复古艺术
进入19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剧场建筑出现了重大革新。煤气灯光源的应用使舞台照明效果大大提升,剧场规模扩大,舞台机械也日趋复杂,比如镜框式舞台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更为逼真立体的视觉效果。同时,剧场外观愈发宏大壮观,内外装修讲究奢华与艺术性,表现了工业化时代的繁荣景象和新古典主义、巴洛克等多元审美的融合。
20世纪以来,剧场建筑进一步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而是涌现出了黑匣子剧场、环绕式剧场等多种形式,强调互动性和灵活性。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革新使得建筑设计更注重环保、节能与舒适性。
而前卫的审美理念则让剧场空间呈现出简洁明快、充满未来感的形态。例如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就以其标志性的贝壳形屋顶和流线型造型,打破了传统剧场的固有模式,展现出对创新、流动空间和生态环保等现代审美价值的推崇。同时,各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促使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的新剧场诞生,这些剧场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也融入了国际化的审美视野。
悉尼歌剧院 ?ooo
可见,剧场建筑的历史变迁是人类审美趣味、科技实力和社会意识形态不断演进的真实写照,每个时代的剧场都抒发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表达,亦重现了一种精神符号。
舞台内外:
剧场生态的多元化构建
与社区影响力
不难发现,今时的剧场艺术日益重视对在地文化的呈现与挖掘,力图通过舞台这一载体,将本土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地域特色以及人文精神生动而鲜活地展现给观众。剧场不只是演绎经典剧目的场所,还是一个能够深度反映和传承在地文化、凝聚地方情感的重要文化空间。
例如北京西城区的文化地标—鼓楼西剧场,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多元化的艺术实践生动呈现了在地文化。它不仅选择并改编具有北京及华北地区特色的文学作品为舞台剧目,通过戏剧这一载体深度挖掘与传播本地历史故事和人文风情,还在空间设计上巧妙融入老北京胡同元素,营造沉浸式观演环境,让观众亲身体验到浓厚的京味文化。
除了在剧目演出上花心思,现代剧场运营还注重与周边社区的紧密互动,通过策划多元化的社区活动如工作坊、研讨会、体验课程等,吸引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从被动观演到主动创造的角色转变。
北京蓬蒿剧场作为一家植根于社区的非营利性民间剧场,特别注重与周边社群的互动和艺术共享。例如,它会定期举办面向公众的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免费参观剧场,并参与戏剧工作坊及剧本朗读等体验活动,让普通市民有机会接触并了解戏剧创作的过程。此外,蓬蒿剧场还积极发起“观众回家”系列主题活动,吸引长期关注剧场的社区成员回归,通过对话交流、剧目讨论等形式增进彼此联系。
北京蓬蒿剧场艺术疗愈工作坊 往期现场
日本黑帐篷剧场是一个流动的、没有固定舞台的剧团,他们走进乡村、社区,以自然环境为背景进行即兴创作和演出,打破了传统剧场的空间限制。将戏剧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中,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紧密联系,通过艺术实践激发人们对社区、生态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黑帐篷的小剧场演出
内卷的时代,剧场也不断涌现着各种创新举措,致力于超越传统观演模式,提升观众体验和参与度。不仅采用先进的舞台技术与设计来丰富视觉表现力和沉浸感,还积极探索新的剧目策划与呈现方式,如混合现实表演、跨界合作项目以及社区共创戏剧等。
消失十年但仍被许多人怀念着的下河迷仓,曾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独立剧场艺术的孵化基地,以其包容和开放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原创戏剧、实验戏剧及青年艺术家的探索。这里不仅接纳专业剧团,更欢迎业余团队和跨界艺术家,许多作品在这里从无到有,从小众走向公众视野,如任明炀的戏剧作品《好好好》等。
除此之外,下河迷仓还勇于尝试多种艺术跨界和形式创新,如肢体剧、环境剧、无声剧,利用有限的物理空间创造无限的艺术可能,通过作品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人性矛盾与伦理思考。
良渚大屋顶
大屋顶剧场坐落在良渚文化遗址附近,建筑设计融合了现代与自然元素,凸显地域文化和生态环保理念。其剧目编排兼顾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聚焦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与现代生活的诗意叙述。
并借助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建筑风格,策划户外实景表演和跨媒介艺术项目,打破了传统剧场的边界,使艺术作品与自然环境、历史人文背景产生对话,从而深化观众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认知。
随着大众审美教育的加强和消费观念的更新,艺术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不再仅是少数精英阶层的专享,而是逐步向下迁移并渗透至人们的日常中。例如阿那亚社群文化的出圈,成都 Regular 艺术策展的流行,都是在运营空间内容,从而完成了“商业+艺术”的进化。因此剧场思维,同样能够赋能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连的酒店业。
策展/编剧能力
将是未来酒店业重要一环
市场心态悄然步入第四消费时代,人们开始从过度物质化的消费热潮中抽离出来,转而追求生活的实质内涵和精神价值。酒店作为提供实体空间与服务的行业,因其无可取代的线下体验属性,在未来的城市生活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酒店不仅是住宿空间,更会成为社交空间,成为精神空间。
可以预见,在未来酒店业的发展蓝图中,策展与编剧能力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策展能力体现在酒店对空间、艺术、设计和服务的整合与呈现上,要求酒店管理者能够像策展人一样,精心挑选并巧妙融合各类元素,打造出独具特色且富含文化底蕴的环境氛围,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个性化住宿体验的需求。
编剧能力则关乎酒店如何构建和讲述服务的故事,将日常运营各个环节编织成引人入胜的叙事线索,以富有创意和情感触动的方式引导住客参与其中,实现深度的情感连接和难忘的体验记忆。拥有优秀的策展与编剧能力,意味着酒店能更好地塑造自身品牌特色,提升服务附加值,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往酒店在进行社群运营时,往往局限于建立自有会员体系或是维护封闭的客户群组,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与部分客户的互动和联系,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保持了内部运营的闭环状态,未能充分调动和整合更广泛的社会资源与用户网络。
而面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酒店若要突破原有的运营瓶颈,实现更高效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关键在于能否成功转型为一个聚合社群的开放性平台。这表示酒店不仅要深化与现有客户的连接,更要打破边界,吸纳并联动各类外部社群资源,形成跨界的共生关系,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从而使酒店成为目的地生活、文化和商业活动的中心节点,不断提升社群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Ace Hotel
例如成功塑造“时髦”标签的Ace Hotel,除了在选址和设计上,就表现出对时代风尚的精准把握和独到见解外,还通过与各领域的潮流引领者合作,如精品咖啡馆、独立书店、时尚买手店、知名餐厅和酒吧等,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在地生活体验网络。酒店内举办的艺术展览、音乐会和社交活动不断吸引着各地的创意人士聚集,使得入住Ace Hotel 成为了某种文化身份的象征。
策展思维革新了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与使用方式,促使空间从单一功能转向多功能、多维度的体验载体。在酒店领域,这种思维主张每家酒店均应设立一个兼具多重角色的复合型社交空间,它既承袭了传统大堂的功能,又巧妙融合了咖啡馆、餐厅和商店等元素,为住客提供一站式的生活体验。同时,它不只是住客活动的专属领地,更是对外敞开怀抱的开放社区,成为各种社群活动的基地,借助精心策划的活动内容和空间布局,催化多样化的创意交流与互动,推动酒店从单纯住宿场所向全方位生活体验平台的转变。
酒店客房则可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拥有主人性格的空间。犹如一位亲切热情的主人,在向每位宾客展示其独特的生活品味与情感世界。摆脱标准化的设计框架,客房应体现鲜明的个性风格,反映出所在地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同时融入主人的个人喜好与情感记忆,如展示珍藏的艺术品、照片或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营造出温馨而富有故事性的居住环境,使每一位入住的客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与众不同的归属感与探索的乐趣。
安缦纽约由品牌的长期合作伙——Denniston Architects 建筑大师 Jean-Michel Gathy 一手打造。设计师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品牌特性和个人特色,选取了更为深沉浓郁的色调(木色、深灰色和红棕色)进行演绎,在吵闹的都市之中,缔造一方净土。
撰文&排版
童童
编辑
花花
图源
源自网络
图片版权归属原摄影师或官方
来源 | 空间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