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国之重任下,酒店如何有的放矢实现“3060双碳目标”?
最新动态
国之重任下,酒店如何有的放矢实现“3060双碳目标”?
2024-09-236


本文授权并转载于微信订阅号:酒店评论,作者 | 陈祉言

实现3060双碳目标为国家重任,酒店行业中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尽早做出积极的改变。


“3060双碳目标”的制定,体现了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大国担当。酒店业应在意识层面进行低碳意识的唤醒,并在行动层面进行低碳路径的探索与转型。酒店业中各个企业面临不同难题,服务于不同人群,坐拥不同资源,应结合自身情况勇于破局,承担企业责任。


气候治理全球趋势与双碳战略驱动下

酒店业的重任?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践行绿色国策,国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出台了12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11份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区市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体系,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 。


按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有关酒店对全球碳排放的贡献率约为1%来计算,2023年酒店贡献了3.74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2年增加了0.06亿吨。


从政策角度,《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了酒店住宿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积极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措施,为酒店低碳转型提供了政策指导,推动酒店在能源利用、资源循环等方面进行绿色变革。


从宏观经济角度,有效践行双碳战略目标的酒店将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良好社会文化生态的建设。


从酒店的市场竞争环境分析,消费者环保意识正在逐渐提高,环保型酒店将更被青睐,酒店低碳转型可提升自身竞争力、吸引客源、树立形象。


从成本角度切入,虽转型前期有投入,但长期来看,可降低能源和运营成本,如采用节能设备、加强废弃物管理、推广绿色采购等,酒店还能通过参与碳交易增加收入。


践行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是趋势,是必然,是所有人应分担的责任和考虑的事项,不然最早被淘汰的将是现在不重视低碳转型的一批企业。



低碳转型中不同类酒店的长短板


践行低碳路径的酒店大致分为两大类:小型酒店与大型酒店集团。小型酒店以及其主理人优先考虑经济收益,用最少的成本来最大化效益是大家优先考虑的问题。在逐步实现低碳转型的现阶段,小型酒店所面临的困境源于其有限的可支配资源、业主低碳意识的薄弱以及侥幸心理。


大型酒店集团拥有充足的资本资源,其一部分战略规划将基于最新的低碳政策方向,把目标任务当成机遇,将挑战转化为发展驱动力,将资源有效利用于产业创新,为行业注入活力。大型酒店集团将站在宏观高度,树立积极品牌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夯实自身在行业内的主导地位。一些大型酒店集团和企业已经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如万豪国际集团制定了到2030年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9基准年减少46.2%,范围三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9基准年减少27.5%的减排目标,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其价值链中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也有很多酒店在能源管理、设备升级、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推行低碳举措。目前大型酒店集团低碳转型面临的棘手问题主要是缺乏标准、成本压力、供应链管理等问题。


若将当代3060双碳宏观发展战略指导下的文旅行业发展比作“大合唱”,双碳目标是为企业发展所定的“调子”,主旋律将由文旅行业的头部企业来“领唱”,其他小微酒店虽然作为“和声部”,但是如果一方走音,将引起行业混乱。因此,行业中的各类大小企业以及相关利益者需结合自身情况,探索问题解决出口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酒店行业低碳路径实施难点

以及解决措施


现如今酒店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低碳转型是酒店的突破口之一。结合社会发展环境与基础设施,低碳酒店应与城市资源匹配,例如在行为措施、能耗、碳资产等方面符合城市低碳发展战略。那目前酒店行业低碳转型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既是难点也是发力点呢?


第一是定量问题,例如“碳”相关标准不完善、数据不准确等。这需要行业前沿专家推动改进、制定标准。目前,低碳酒店试点行动工作组正在编制《酒店碳标签等级评价技术规范》,并将在11月发布。此标准将结合消费场景碳排放计算实践研究及碳标签评价体系建设,为酒店行业低碳评价与实现提供依据。在完善体系的同时,酒店运营方也应在内部建立完善的“碳”数据收集系统,利用专业酒店管理软件,设立专人岗位并优化流程,同时开展内部清查,补充缺失数据;外部与行业协会、其他酒店及数据平台供应商合作,以及利用政府统计、在线旅游平台及社交媒体等公开资源,获取行业数据等,还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数据插值估算缺失项,建立预测模型;最后,酒店应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设定监控指标,持续更新补充数据,确保酒店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效性。


第二是能耗问题,酒店进行节能降耗的潜力巨大,最大问题在于空调冷却塔等流通系统监控、维护缺乏有效及时的措施,目前许多酒店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根据仲量联行所提供的数据,酒店行业正逐渐步入存量时代,5年的酒店房间在全国有240万间,5年以上的有74万多间,这300多万间很快会进入存量升级改造市场。老旧酒店的改造和品牌翻新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存量酒店进入升级周期,且按酒店行业7年到10年左右的改造周期,这将是循环且持续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出越来越多技术创新的技术端为酒店提供优质高效的节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因此酒店需及时进行能源技术更新,在供应链端把好关,做到节能降耗。比如早在2017年上海兴国宾馆就投入了近千万元对包括空调系统、热水系统、弱电控制系统及LED灯在内的设备进行了节能升级改造,节能每年达到200万元以上,投入大概在三年以内都已经全部收回,并因为改造效果突出获得了上海长宁区发放的低碳改造补助金250万元,宾馆还在上海绿色建筑协会评定的“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中获得金奖称号。


第三是碳资产问题。酒店运营成本占比高,其中能源成本甚至超于酒店总投资。酒店节能省下来的部分成本可转化为碳资产,意义重大,酒店的碳资产包括:碳排放配额、碳减排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绿色能源证书以及碳信用。早前,酒店设计多以工业化目标为主,与具备前策划后评估完整流程的外国市场形成对比,这容易导致出现不良资产,给酒店长期运营增加风险,危害信用,影响酒店可持续发展。结合此处讨论的话题,如果没有“碳”相关的数据标准,酒店无法有序地、在正确的框架下参与碳交易,例如,碳排放配额将无法有效进行行业间交易或碳信用的抵消。


酒店碳交易是指酒店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买卖碳排放配额来管理自身碳排放的行为。有关碳交易的宏观政策,不同地区政策有所不同。如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进入更加规范化、法治化阶段,但该条例主要覆盖的八大重点排放行业未包括酒店行业。不过,部分地区已开始将酒店纳入碳排放交易管理,例如2024 年4月15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发布通知,公布纳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2023年度碳排放单位名单,其中包括 21 家酒店企业,如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有限责任公司等。


酒店碳交易方面还有一个典型案例,2022年8月16日,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 “国君 - 杭州黄龙饭店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发行规模 16.71 亿元,期限 18 年,票面利率 2.90%。该项目实现了全国首单碳中和酒店 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浙江省首单碳中和 CMBS 以及杭州市首单碳中和 ABS(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入池标的物业为杭州黄龙饭店。多年来该饭店践行 “绿色低碳” 理念,为打造满足美好生活的绿色建筑、构建新型绿色酒店以及探索 “零碳” 城市运营模式作出了示范。


酒店业的低碳转型工作应尽早布局实施,争做行业低碳先行者。在行业内,对于低碳路径的实施难点的解决,正在由社会各界进行努力推进,比如酒店低碳发展研究院以“物碳空间”为抓手,与酒店低碳产品供应链共同建立探索酒店低碳用品展示、采购、服务平台;项目实施方面以23家酒店为低碳试点,为低碳酒店标准为依据,推动先进低碳技术、产品、服务的应用,为酒店行业提供低碳价值、可持续发展综合解决方案及实施路径,助力酒店行业全面进行低碳转型。


化学家Lee Cronin曾说“Life is the universe developing a memory (生命是宇宙生成的记忆)”,看似十分浪漫的一句话同时也给我们哲学意味的启发。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出了何种贡献?留下了何种痕迹?发出了何种声音?现在我们讨论“低碳”话题、反思“低碳”问题、重视“低碳”发展,看似聚焦“碳排放”“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等话题,但事实上对低碳的重视是一种对我们自身作为社会公民的重视,我们需要重视的不仅是个体的自身行为,在这之上还需提升自身思想高度进行再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代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酒店,无论大小,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对客户来讲除休闲舒适,同时也是文化底蕴以及人文精神的载体。注重品牌建设、提升行业标准和对自身的要求,在低碳时代极其重要。


作者职务:酒店低碳发展研究院专家


低碳酒店试点行动工作组,于2022年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旅游研究院及酒店集团联合多平台共同发起,是行业促进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行动联合体。酒店低碳发展研究院是低碳酒店试点行动产业发展创新的保障机构,是由国家级社会组织、科研院所及酒店行业头部应用技术、产品单位联合共创共建,是酒店行业节能减碳创新研究及产业协作服务机构。


来源 | 酒店评论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