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迷你吧被美国华盛顿的Madison Hotel引入套房,到10年后希尔顿集团宣布为旗下所有酒店客房全部配备,迷你吧的存在基本成为了酒店身份的象征。
从里面的消费品构成种类和价目基本可以判断一家酒店的层级水平,甚至当地的酒水文化与风俗人情。
不过,如今我们接触的迷你吧越来越不迷你的同时,也不再能起到增加额外收入的作用,食物饮品放到过期也没人购买,定期维护又要消耗不少成本,甚至还会因为退房时的账单招致客人投诉差评——
菜单价格不够清晰、商品价格远远超过市场价等,因此为了避免争议,有的酒店会选择完全免费开放迷你吧,有的酒店则在住客入住前将迷你吧清空。
再加上便利店数量的增加与外卖的便捷,迷你吧的地位由此变得微妙,如同鸡肋,是时候对迷你吧展开一场变身改造了。
本期我们综合编辑部意见,呈上这本酒店迷你吧配货指南,供大家茶余饭后一览。
卖点别的,比如...面膜?
事实上,现在早已不是只售卖单一酒水薯片的时候了,据调查,更多客人希望酒店的迷你吧种类不局限于吃吃喝喝,能够更加丰富起来,比如美妆类——
一次性面膜,对于行李箱忘记携带护理产品,又或者一夜宿醉急救护肤的人士大有助益,但要注意选品和价格,可以考虑和自家水疗联动。
又或者是睡眠蒸汽眼罩,是我们认床星人快速入睡的制胜法宝,问了身边的朋友都愿意为此买单。
搞点特色
打开许多酒店的迷你吧,你会发现它们几乎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乐橙汁啤酒伏特加,一样的薯片巧克力饼干,毫无新意也毫无食欲。
非常建议迷你吧在完成转型时多考虑自己的地方特色/专属产品,而非传统布置。比如肉类特产、饮品特产,如浙江安吉悦榕庄配的白茶,厦门酒店的当地馅饼,香港瑞吉酒店的house wine等,在别的城市酒店享受不到的独特体验才是迷你吧制胜之道。
加上DIY
现如今的客人更喜欢体验自己动手制造惊喜,于是很多酒店在迷你吧中特地配备了调酒装备,并附上指南,客人可以使用产品进行特色鸡尾酒的制作,感受摇杯的快乐。
对客下单
对于一些目标客群家庭化的酒店,可以在迷你吧的配备上减少酒水的占比,相应的,可以增加牛奶、蜂蜜、炼乳、坚果、儿童糖果等。
年轻化的酒店则可以考虑加入鸡胸肉等速食小零嘴或者解酒药,来满足客群需求,一些康养酒店还可以放些维生素和补品。
挪位置
谁说迷你吧就要被藏在衣柜、电视机柜等需要检索一番的地方,浴缸旁边也可以是不错的选择,泡着澡的时候来罐可乐,才是年轻人的快乐享受。
该送送,该吃吃
舍小钱套大钱,酒店可以对迷你吧中的产品进行分门别类,标注客人可以免费享用的是哪几款,既增加了迷你吧被打开连带消费的频率,又用小小举措赢得客人的心,一举两得,但成本价值方面仍需酒店自行衡量。
说了这么多,也想听听看大家的意见,你更希望打开迷你吧里面有什么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撰文|甜哒儿
图片|Unsplash.pics
来源 | 酒店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