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思政课要着力讲深讲透讲活“道理”
唐晓勇 许张毅
思政课讲清政治道理,要求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思政课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重要政治使命,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任务,更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对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大中小学的不同学段,思政课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讲理论等多种方式发挥了积极的政治引导功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复杂多变,可能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的信仰和价值观培塑带来冲击,从客观上对思政课旗帜鲜明讲清政治道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思政课讲透学术道理,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阐明思政课内容的哲学基础,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思政课的“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思政课不仅要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为视角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而且要回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哲学的站位高度、思维深度、视野宽度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当前,一些思政课仅停留于知识传授阶段,虽回答了“是什么”,但对于“为什么”“为了谁”“有何用”“怎么用”等深层次问题缺乏必要的学理分析。随着新技术开始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政课在“活”起来、“热”起来、“动”起来的同时,也存在着授课形式泛娱乐化、实践活动形式化、理论和实践被割裂等现象。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消解了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学理性,制约了思政课思想引领功能的有效发挥。
思政课讲活情怀道理,要求善于洞察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在回应学生的成长之惑中涵养其家国情怀,实现思政课“走心”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思政课讲活情怀道理,就是要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认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同时又充满风险挑战的形势,自觉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信念,勇于肩负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当前,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各种思想观念层出不穷,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容易对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盛、阅历尚浅的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和影响。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有针对性地讲活“情理”、激活“情怀”,为学生解答关于国际环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等的一系列问题,给予学生成长成才以正确价值引导。
思政课讲好方法之理,要求在观照现实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思政课的体用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思政课讲好方法之理,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大时代课题,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根植于社会实践的理论和方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只有回归现实、联系实际、指导实践才能展现其强大生命力。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把握“时”与“势”、“体”与“用”的辩证统一,通过鲜活的现实讲好马克思主义是伟大行动指南的真谛,诠释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奥秘,展现思政课的真理魅力和道义光芒。
来源:2024年第9期《党建》杂志,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监制:苗遂奇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武 淳
校对:王碧薇
制作:朱琳瑄
来源 | 党建网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