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坚定支持、中层部门管理者的准确落实、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全面的管理联动,才能打破传统认知的束缚,激发组织内在活力,推动绩效管理的稳健前行。
当下很多管理者对于节流的理解往往就是缩减编制、冻结招聘,以此减少人员成本,期望用最少的人员完成工作并得到客人百分之百的满意度。此举短期在损益表中确实成效显著,但长久以往无异于饮鸩止渴。有管理层意识到可以使用“绩效管理”进行内部管控以提高人效。诚然绩效管理运用得当,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维护组织顺畅运行,促使酒店业绩提升;但运用不当,将直接引发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对立情绪,进而影响团队合作热情,降低组织绩效。
笔者了解到,很多酒店在进行绩效管理方面存在明显本末倒置的现象,即重视程度很高,但认识不足,如此极大限制了推行的效果。本文将借用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对新青年的寄语来讲述绩效管理实践的标准:
1
公允的而非偏私的
笔者发现绩效管理过程中往往缺少绩效沟通,而沟通是产生信任的必然前提,正如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观点: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少酒店在绩效管理中会忽视员工的参与:绩效计划不明确、绩效考核不透明、绩效反馈不准确。员工不清楚考核指标是怎样制定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成绩是怎样计算的?甚至有些酒店员工不知道考核结果是什么?只知道绩效奖金的多少。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更加透明,让员工清楚地知道努力的方向、怎样的绩效对应怎样的奖金,以及绩效未来改进的方向。
在缺乏公平公正的沟通下,脱离客观的数据基础,全凭部门管理者主观臆断极易发生“人情”考核的情况,使得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要建立公允的而非偏私的绩效管理,酒店必须营造公平公正的沟通环境,同时注重基于客观数据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要加强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与反馈机制,还要健全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流程,确保绩效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只有如此酒店方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激励,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客房部楼层服务员日常工作举例,根据酒店服务标准制定该工作岗位日常工作职责内容拆解如下:
上述工作职责内容拆解可以作为数据收集的基础,另外需要同事及管理者对于考核时间节点理解并熟悉,以便有计划地实施考核控制,确保有条不紊地开展绩效管理。根据上表考核时间节点流程如下:
既然数据与时间节点的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只需要公平公正公开地逐项明确绩效检查标准即可,以理性的客观的角度去评定每一项绩效管理标准,不以个人主观喜好而左右。仍以客房部部分绩效指标作为示例:
笔者所列举关于楼层服务员绩效管理的示例,只能作为框架的参考,旨在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论。在实际操作中,酒店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战略目标、文化氛围以及员工特点,逐步进行定制化尝试与精细化调整。
再加之尝试绩效管理实施终究无法避免沟通与培训,一味使用蛮力强硬推动只能适得其反。定期组织员工和管理层进行绩效管理的交流,提升双方绩效管理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鼓励全员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确保绩效管理体系能够真正落地并发挥作用。
2
精准的而非盲目的
在绩效管理实践中,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但由此也会产生另一种偏执的情况,即绩效考核重点不突出,绩效指标包含酒店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个部门、每位员工考核的内容都很多。而过多的考核指标,往往让人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困境,不仅难以聚焦核心业绩,还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专注力,最终影响整体业绩的达成。
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既要确保考核体系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又要避免因指标过多而导致的复杂混乱及执行效率低下。正如“二八定律”,在众多影响业绩的因素中,20%的关键因素能够贡献80%的业绩成果。这意味着,有效的绩效管理应当是基于对关键绩效领域(KPI)的精准识别。
在酒店管理中,对关键绩效的设定通常围绕“客户满意度、员工绩效、服务质量标准、财务业绩指标、运营效率表现”五个维度进行展开。如果对五个维度细化展开则更为复杂:
虽各有侧重且相互关联,但酒店实践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的兼顾,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环境、资源条件、市场定位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与侧重。
在准备阶段,管理者需要像拳手收拳蓄力一样,先对绩效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剔除那些冗余低效的考核指标,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到真正能够推动组织目标实现的少数关键领域。
这不仅是对绩效管理体系的精简,更是对组织战略意图的清晰传达和精准落地。通过“收拳蓄力”,构建起一个更加精简、高效且目标导向明确的绩效管理体系。员工能够清晰地看到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更加专注于提升对酒店业绩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能力或任务。同时,这种聚焦也促进了组织内部的沟通与协作,使得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团队力量得以形成合力,从而实现重点突破和业绩的显著提升。
3
革新的而非陈旧的
不少酒店管理层认为绩效管理仅是奖金分配的手段,因此绩效管理时把员工奖金分配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得绩效管理成为“鸡肋”般的存在。
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这些酒店的绩效管理文档多以《XX酒店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命名,字里行间透露出浓厚的“考核”色彩。这种命名方式本身便透露出狭隘的理解:即将绩效管理简化为对员工工作成果的单一评价或奖惩机制,而忽略它作为能力发展、团队协同等等多维管理手段的本质。
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一个涵盖目标设定、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绩效评估、反馈沟通及结果应用的系统工具。而“考核”仅是其中一环,而非全部。更为重要的是在绩效实施过程中,管理层应扮演好教练的角色,通过定期地辅导与沟通,帮助员工识别并引导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与绩效的改善。这一过程不仅关乎员工的个人成长,更是整体绩效提升的关键所在。
笔者斗胆猜测当前大多酒店的做法,是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绩效成绩好的奖金高,反之则低。如果绩效管理评判结果仅用于此,显然使得绩效管理过于孤立。现在有多少酒店将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到员工年度评优工作中?又有多少酒店将前后两期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关注被考评者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因此绩效管理不应仅局限在与奖金的挂钩,还应关注结果的应用。绩效结果除了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员工培训需求的分析、职位晋升的参考以及组织结构的优化等。通过这些后续工作的开展,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其促进酒店发展、提升员工能力的双赢结果。
对于酒店而言,要想使绩效管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首先纠正“重考核、轻管理”的错误观念,树立全面系统的绩效管理思维逻辑,最终将绩效管理的各环节紧密衔接,从而形成有机的整体进而推动酒店历久弥新地持续发展。
4
参与的而非旁观的
在深入探讨酒店业绩效管理的实施困境与挑战,业界不得不正视绩效管理的复杂性与综合性所带来的多重阻力。绩效管理的成功推行,不仅仅是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变革,需要从高层到基层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深刻理解并积极响应。
① 高层认知的转变:从“三不”到“三要”
面对酒店高层对绩效考核的“不理解、不支持、不认同”态度,首要任务是通过沟通,引导其认识到绩效管理不仅是评估工具,更是战略执行的加速器。高层“要理解”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酒店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要支持”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政策倾斜及领导示范,为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要认同”其作为提升酒店竞争力的关键手段,而非无意义的负担。
② 员工心态的重塑:从“对立”到“共赢”
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误解与抵触,源于信息不对称与参与感的缺失。酒店应致力于构建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让员工明白绩效管理是帮助大家明确职业方向、发现成长机会的重要途径,而非所谓“对付”手段。通过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与“参与感”,使绩效考核成为促进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共赢”机制。
③ 心理平衡的维护:从“盲从对比”到“正向激励”
针对员工心理不平衡问题,酒店管理团队应考虑良性竞争机制,避免盲目对比导致的负面影响。通过强调个人成长与进步的重要性,鼓励员工关注自我提升而非单纯排名。同时,设立多样化的奖励机制,不仅表彰绩效优秀者,也激励显著进步或具有特殊贡献的员工,营造活泼且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④ 管理责任的明确:从“单一部门”到“全员参与”
绩效管理绝非人力资源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级管理者共同承担的责任。管理团队需明确各级管理者的绩效管理职责,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技能与意识,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形成上下一心、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⑤ 绩效联动的实现:从“各自为政”到“协同作战”
为解决酒店、部门、个人绩效之间的脱节问题,酒店应考虑构建一体化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设定相互关联、层层分解的绩效指标,确保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酒店绩效紧密相连。实施定期的绩效回顾与调整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绩效差距,确保三者之间的协同作战,共同推动酒店整体绩效的提升。
因此酒店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坚定支持、中层部门管理者的准确落实、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全面的管理联动,才能打破传统认知的束缚,激发组织内在活力,推动绩效管理的稳健前行。
文章的末尾,笔者仍想强调绩效管理虽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工具,但它绝非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其作用的充分展现,植根于其他管理系统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共进之中。诚然,若绩效管理本身面临挑战难以为“继”,其“效”果自然无从谈起,更遑论带动整个管理体系的升级与飞跃。因此推进绩效管理的同时,务必重视其他管理系统的培育与建设,只有让绩效管理在良性循环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才能确保它在提升组织效能、激发员工潜力方面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利共赢。
本文作者职务:
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人才及文化经理
来源 | 酒店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