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胡升阳:数字化浪潮激荡,校企合作奔涌“新浪花”
最新动态
胡升阳:数字化浪潮激荡,校企合作奔涌“新浪花”
2025-11-243
图片

本文授权并转载自微信订阅号:酒店评论,作者 | 胡升阳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酒店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出现了三大趋势:一从酒店产品供给端来看,已出现基于AI的设计与产品的数智装配化现象;二从顾客需求端来看,需要强化基于个性化需求的数字化精准营销;三是基于酒店管理公司来说,既要门店的数字化运营工具,又要总部的数字化经营管控工具。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酒店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结构由此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调“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一背景下,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已将“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许多本科院校也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这些变化反映了教育界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响应,但也暴露出传统教育模式与行业数字化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当下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行业数字化变革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院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片

改变名字无法解决本质问题


一、 育才之核:

协同构建数字化师资力量与课程体系


在酒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校企合作已成为培养适应未来行业需求人才的关键途径。而这一合作模式的核心,在于协同构建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师资力量和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其数字化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酒店企业、科技企业及相关院校正通过多种创新方式参与师资培养,包括开设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班、提供企业实践岗位、共同开发认证标准和评价体系等,从而打造一支既懂教育又懂行业、既熟悉传统运营又掌握数字技术的教师队伍。


数字化时代的酒店管理课程需要注重“技术+管理”双维度融合,部分酒管专业院校参照“基础技能+模块深化+实战赋能”体系,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确保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与万豪国际集团的合作案例体现了这一思路。该校旅游学院与万豪国际集团联合开发了《酒店收益管理》《前厅服务与数字化运营》《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等产教融合型课程,选取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资源,为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这种双向交流机制有效地打破了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知识的双向流动和价值共创。


校企协同构建的数字化师资力量与课程体系,正在为酒店行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通过教育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耦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开发、实训设计、师资建设等环节与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商业应用等阶段的有机结合,为行业培养出更多“懂技术、精服务、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 场景为实: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数字化实训中心?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营管理能力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而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运营实训中心正是破解学生实践经验不足难题的有效方案。通过高度模拟真实酒店工作环境,集成数字营销、数字运营、AI全场景智能系统等先进技术,为学生创造了在学习中积累实战经验的理想场所。当前,实训中心建设普遍采用"校内场景升级"与"校外实践拓展"双向发力模式,这种虚实结合、内外联动的实训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从认知到实践、从模拟到真实的渐进式学习路径,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以北京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学院与石基信息合作共同打造了酒店数字化运营实验室,引入酒店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收益管理系统等数字化运营平台,并配置了智能客房控制系统、酒店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学院还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合作企业的数据中心和技术展厅参观学习,了解酒店数字基础设施的运作原理,拓宽技术视野。这种"校内模拟+校外实践"的沉浸式实训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运营能力和技术理解力,缩短了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具备数字素养的酒店管理人才。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中心的成功,离不开双方深度参与和资源共享。酒店企业提供行业最新的技术设备、运营数据和实战案例,学校则提供场地、师资和教学资源,共同打造贴近行业实际的实训环境。一些领先的实训中心还引入了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运营。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企业带来了实际价值,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 融合为道:

探索酒旅产教共同体的多元创新模式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酒店行业的产教融合正突破传统合作模式的局限,走向更加系统化、生态化的共同体建设。这种融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实习就业对接或资源互换,而是通过构建多元创新模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合作机制的深度变革上,其中“请进来”“走出去”和“做课题”三种模式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全面框架。


“请进来”即邀请酒店企业和科技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专家走进校园,通过高管大讲坛、工作坊、专题讲座等形式,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和数字化转型经验,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有效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走出去”则是学校到酒店企业和科技企业建立数字化酒店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际运营,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而“做课题”模式是学校组织科研人才深入企业开展专题研究,解决企业实际运营中的痛点问题,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以余姚太平洋大酒店为例,近年来通过数字化手段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多元创新。酒店与数字科技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了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该平台通过数据大屏实时呈现实习生分布、在岗状态、酒店满意度等关键指标,为院校和企业提供了决策支持。同时借助移动端应用,无缝连接校方、酒 店、家长及学生多方主体,构建了高效的沟通机制。


平台还引入了学生积分与荣誉报送体系,使校方能及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强化了对学生就业、健康及日常行为的常态化监管。此外,平台通过实习日志数字化记录、科研课题小组在线组建等功能,加强了院校的科研成果管理能力,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共创共赢,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实践范例。


图片

院校和企业协同努力,构建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酒店人才培养体系


未来数字化技术在产教融合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通过共建标准、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共创新技术,校企双方从简单的“物理叠加”走向深度的“化学反应”,实现教育提质与产业增效的良性循环,为酒店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数字化趋势为酒店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向。传道授业、育人成才,是新时代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任务。通过共建数字化师资与课程体系、打造数字化实训中心、创新产教融合模式,院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培养出既懂酒店管理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而破解学生职业成长瓶颈与行业人才短缺的双重困境。


本文作者及职务:胡升阳 盈蝶咨询CEO

  编辑:刘玉凤

排版:王玉琪


图片
来源 | 酒店评论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