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孕育90年的锦江,不止酒店界的“世界第二”
最新动态
孕育90年的锦江,不止酒店界的“世界第二”
2025-11-244
图片

本文授权并转载自微信订阅号:樊森的酒店Lab,作者 | 汪诗原

这个金秋,锦江国际集团发布了一组6式的广告片。不过,这组新鲜出炉的新形象片不是为了助兴其在美国酒店业权威期刊《HOTELS》发布的最新排名中继续蝉联全球第二,而更为纪念锦江品牌90岁诞辰。

图片

这一系多支广告,除了传达锦江已然默默晋级浸润了90载光阴的“老字号”,也对好客之道、归属感、使命感,给予了诙谐但荡气回肠的演绎,同时也展现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非凡”。回响了90年之久的“锦江”二字,在酒店业“世界第二”之外还意味和承载着什么,又希望在90周年之际传达什么?且把下文写给正逢90的锦江。


图片

不止沪牌

小辰光(上海话“小时候”),每周都要去常熟路的钢琴老师家还钢琴课,每次去上课途中都会很紧张,如果说途中有什么东西能帮我疏解压力的,无疑是临近老师家的“新锦江”和“老锦江”(锦江饭店在上海人心目中的昵称),两座建筑并肩而立,交织着金属和玻璃幕的“新锦江”像穿戴新潮的俏丽女子,蛋糕裱花式立面的“老锦江”像一位身着带精致蕾丝的古董衣的优雅妇人。新老两代“锦江”及临近两店的数年钢琴课,让我早早领会了“建筑即凝固的音乐“。
图片

那时期让我格外兴奋的奖励,莫过于在钢琴课表现好,被妈妈领进新锦江大酒店,乘新锦江的观光电梯,用逐渐升高的视角欣赏上海,升到顶端还有一座旋转餐厅把当时的上海360度无死角遍览,那体验对还是小男孩的我如同搭太空飞船般新奇。
每逢圣诞期间,新锦江的造梦才情更叹为观止:大堂的室内水池上方会矗立起“快闪”数周、高三层的城堡,全然胜过游乐场的梦幻之境。

图片

▲ 上世纪80年代末,崛起中的新锦江,图上稍远处的黑色塔楼,是当时即将向新锦江交出上海第一高楼头衔的联谊大厦(是如今锦江国际集团所在,也是《繁花》中“强总”的办公室所在)。Photo by 陆杰


这并肩而立的两代锦江酒店,不仅在我心目中树立了关于酒店的认知体系——从高度古典到极度先锋,也在几乎被“洋品牌”全盘占据的上海初代五星级酒店生态圈里,保留了一抹令国人自豪、又兼具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国字号”风采。

图片

随着时光流转、潮流迭代,我发觉,锦江的存在感绝不局限于长乐路上两座命名含有“锦江”二字的酒店,上海城市的几乎每个角落,都矗立着流淌着锦江“家族”血统的酒店成员:从构筑起外滩一线轮廓两大高点的和平饭店外滩华尔道夫;矗立在外滩次一线地带的Art Deco经典塔楼上海外滩锦江都城新城饭店上海锦江都城南京饭店;屹立于人民广场C位的国际饭店(酒店楼顶中心旗杆是上海城市坐标原点)金门大酒店;位于静安寺商圈的静安昆仑大酒店上海宾馆(这座目前正在升级改造中的酒店,建成时为上海第一高楼、也是全球奢华旅行社翘楚Abercrombie & Kent的创始人Geoffrey Kent初次到访上海的下榻之所)和静安宾馆焕新归来的海格公寓(从四星级酒店蝶变为高端服务式公寓,成为申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传承”全链条活化的典范之作);虹桥开发区摩天楼群里尤为瞩目的虹桥宾馆、上海扬子江丽笙精选酒店......

锦江国际还在上世纪90年代,用「锦江之星」品牌,填补了高端酒店之外的标准化酒店产品之空白,而锦江之星当年的首店(此店如今换牌为「白玉兰」品牌酒店),即开在启蒙了上海游乐场概念的锦江乐园畔。

上海旅宿生态圈及上海城市的天际线,无处不融入了锦江的生长、驻扎和参与。

图片
图片
▲ 静安宾馆在闭门翻修后,又回归了建筑物1925年落成时的原本功能及本名——作为高端服务式公寓的「海格公寓」。

去年初的热播剧《繁花》,不仅是对朝气蓬勃的上海1990年代风情的致敬和回溯,更是对上海改革开放初期旅宿生态的一次全景献礼,剧中的大部分酒店场景,都归属于锦江的羽翼下,一定程度上而言,锦江不只是旅宿生态的呈现方,更是上海城市记忆的记述者和编织者。

而随着2021年,锦江全新原创的奢华民族酒店品牌「J酒店」登顶黄浦江东岸的新一代地标——上海中心大厦,锦江也有意向外界焕新“只有老牌酒店”的刻板印象。而或将在不久后问世的新品牌首秀,将进一步刷新大众对中国自主打造奢华酒店的认知。随着锦江用日益多元的品牌矩阵覆盖中国版图的各个省份,锦江不再只是“上海名牌”,而是一个辐射全国、能助力国人和各国友人感受中国之广袤、之绮丽、之多样的旅居符号。

图片
▲ J酒店上海中心的空中大堂和重释高空旅居的客房。


图片

不止国牌
锦江酒店版图的初步形成,部分源于拥抱上世纪80年代起,力图输入中国酒店生态的海外技术和资本(最早涌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外资酒店,大多采用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的形式),随后又日益强化了其国牌酒店的形象。而随着后来中国资本逐步“走出去”的浪潮,锦江也完成了对诸多海外酒店品牌和资产的吸纳,除了成就其酒店规模上跻身世界头部,锦江也启动了由“国牌”向“国际牌”迈进的尝试。

尽管中国酒店品牌立足国际,具备更高的国际影响力尚任重道远,但作为常游历各地的中国人而言,随旅途的延展而收获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正日益增强。

记得2018年国庆假期,颇为忐忑地踏上刚对中国旅行者免签的摩洛哥时,订了一间Royal Tulip酒店,没想到抵临酒店时,门前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瞬间驱散了陌生感和疏离感。后来得知,这并非迎合中国国庆的装饰,而是因锦江收购了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法国卢浮酒店集团,而使其旗下酒店分号兼容了“中国元素”。当在客房阳台上凝望飘扬在异国上空的五星红旗,习惯了谦卑的我情不自禁地骄傲了一把。

图片

记得2024年初,探访那时刚对国际旅客开放休闲旅游的沙特,无意中订了其海滨重镇吉达的丽笙酒店,这间酒店打动我的不止是近邻海岸线的选址、坐拥海景的屋顶泳池,更让人暖心的是,酒店因丽笙品牌已入列锦江的品牌矩阵,而为中国住客提供亲和中宾礼遇——入住时优先升级,我被升到了一间自带简单厨房和起居室的居家格局客房,厨房除了备齐了电磁炉和微波炉,还备上了烧水壶、中式茶和杯面!真是太懂顺应中国式松弛和照料中国胃了。

图片
早餐也毫不松懈,特别辟出了一小块区域,供应豆浆、中式热炒和点心,虽然点心出品谈不上地道,但在当时中国住客浓度不高的“沙特旅游开放初期”,这般着力可谓狠戳“待客之道”的核心——尽可能关注和照料更多客人的习惯和期许。这不仅是国际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更得益于国牌迈向国际牌所争取的“中宾福利”。看到别国住客好奇地从中式早点区取食、尝试,我也意识到,酒店早餐档摆放中式早点不仅为中宾而备,更是多开了一扇增进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我理解国牌走向国际是一个长期挑战,规模“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国牌已完成“国际牌”的蜕变,海外收购也并不意味着收入囊中的国际牌即自动换籍成“国牌”,而在于锦江国际将国际化作为战略和使命,令其酒店布局版图更广地覆盖中国旅行者的脚步,旨在让更多中国旅行者获得更多归属感和自豪感,成为促成更多国人踏上旅途的动力。

作为国际品牌的锦江,不只服务中国旅行者的境内外旅行,也着眼于服务全球旅客,为中国民族品牌在全球市场获得更高的参与度和竞争力。

图片
▲ 锦江都城品牌的“输出”之作——锦江都城老挝琅勃拉邦酒店。


今年8月,锦江酒店(中国区)还于吉隆坡宣布规模化出海,携锦江都城、麗枫、锦江之星、暻阁、云居等品牌与马来西亚本土酒管集团展开战略合作,既引领中国资深酒店加盟商“出海”,也向东南亚投资人展现选择中国酒店品牌的吸引力。同时还已确定未来五年内,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利宾等地拓展逾500个酒店项目,进一步推进中国酒店品牌与众国际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同台献艺。



图片


不止酒店

图片

我注意到,这次发布的6支形象片中,有一则其实完全聚焦在了一位注重个人仪表端庄、同时注重车厢“仪表”的出租车司机身上。这支广告不仅意在传达锦江的生态并不局限于酒店(也渗透于客运、旅游、餐饮等与人们生活和旅程相关的方方面面),也勾起了我对上海滩高度注重形象和品质的“锦江出租车”(车辆外观锃亮、内部裹着雪白的白座套、司机不仅穿戴平整的白衬衫和领带、待客礼貌且用语规整)的记忆。

这支女司机开“香车”的广告,真该和《好东西》里赵又廷只打专车的桥段拼在一起看。锦江不仅借这波广告启动了一场关于“记忆”的召集,也开启了一场对于“品质”的回归。作为城市的移动名片,锦江出租车从今年6月起陆续换装,车身的蓝金线条与绽放的白玉兰花影相映成趣,为上海文旅赋能更具活力的海派美学。

图片

如果仔细观察,其实不难发现锦江在我们生活中各纬度的“存在”:

图片

“锦江”90年前创立之初,是董竹君女士打造的高水准餐厅之名,时隔90年,也在持续呈现着美妙的滋味。此次发布的广告片中的“家乡味”篇,不仅有致敬锦江90年前源于美味的开篇,也突出了锦江体系中不容忽视的舌尖力量。

图片

其中以锦江旗下的上海国际饭店(昔日远东第一高楼、也是激发了贝聿铭建筑热情的作品)出品的蝴蝶酥最具代表性——其从黄河路一直延展到南京路的排队人群、弥漫整条黄河路的飘香、还有沾于饼边的糖粒和酥脆的口感,足以汇成一幅生动立体的上海封面。而我个人高度期待的即将上映的电影《菜肉馄饨》,恰是一部在国际饭店取景的影片,这或许能带火国际饭店的另一款宝藏美味——菜肉馄饨。而除此之外,新锦江和静安昆仑大酒店出品的鲜肉月饼、和平饭店龙凤厅里的众多上海菜,也都是拜赐于锦江的舌尖体验,而且其串联的不止是味觉记忆,更是无数和家人、和挚友共同谱写的相聚共享美食的记忆。

而我也很习惯于在拜访身处全国各地的朋友时,带去国际饭店蝴蝶酥作为手信,每次得到别处朋友对于蝴蝶酥的夸赞,我都从心底感叹锦江对上海味觉体系塑造的成功。此外,锦江国际集团还有能让名厨美味在家里华彩出品的“半成品”品牌“锦大师”,有把各式颇有来头的菜肴(包括大批非遗名菜)编录成册的《锦味沪照》......旨在将一系列舌尖体验,为更多人所知晓、所体会。

童年时,我还格外喜欢翻看报纸上各种旅游线路的报价广告,上海国旅的广告和线路设计总是格外精心别致的存在;以及当时经常见到车头挡风玻璃内放置着“上海国旅:意大利/美国XX团”团标和接机牌的日野大客车,满载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城中穿梭......而这些印象,都归功于上世纪5060年代,锦江旅游旗下的上海国旅作为中国首家专业旅行社,在出入境旅游领域的前瞻与创见,同时也用旅游接待促进国际交流,化解国际文化上的误解和偏见。

图片
▲ 1964年,朝鲜旅游团游览上海外滩。

图片
▲ 1973年9月,上海国旅接待的第一条海外邮轮。

图片
▲ 1974年,罗马尼亚旅行团访问瑞金医院。

图片
▲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国旅接待的意大利旅游团。

直至今日,在中国向世界诸多国家开放免签,吸引众多入境客前来探索的当下,锦江旅游依旧步履不停,包括今年在意大利、瑞典、捷克等国家设立海外签证代办服务中心;派精兵强将在浦东机场航站楼24小时为外籍旅客提供便利服务......令更多国际旅行者更细致入微地发现中国之精彩。

锦江还有一项特别服务——国宾接待,曾接待过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500位元首政要和高规格代表团,见证了诸多历史时刻和外交里程碑。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2001年上海APEC会议、2010年上海世博会、历届进博会......背后都有锦江服务。

图片
图片
▲ 过去七届进博会中,锦江汽车共投入一千余辆大中小型车辆,接待服务嘉宾超18万人次。

锦江还关注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其不仅有着见证诸多历史时刻的锦江小礼堂,也长期支持着我每月接受艺术洗礼、为全球各地顶尖艺术家点亮舞台的上交音乐厅(同时也资助着堪称上海“交”傲、拥有146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等,参与丰富着我们城市的娱乐休闲选项、丰盈着我们的精神追求。

图片

串联起90年历史长河的锦江是一座记忆宝库,精心印刻和收放着很多人、乃至一座城的往昔。

其还潜心构筑着一个渗透我们生活和旅行方方面面的生态体系,充盈和多姿着我们看世界的视野。同时,锦江也着力成为连接世界和中国的桥梁,让外部世界和中国更紧密地连接、互动,精心呈现“同世界交响” 的华彩。

图片
来源 | 樊森的酒店Lab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