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TOURMEET途覓
近日,华住集团在20周年伙伴大会上正式推出中高端新作“全季大观”,以东方审美为基底,填补了全季与禧玥之间的市场空白,也补上了华住在中高端版图的关键一块。
TOURMEET途覓发现,步入今年,一场更为密集的新品浪潮席卷中高端酒店市场。从朗廷携“毅风”进军内地市场,到洲际以“四大金刚”矩阵展开系统卡位,再到希尔顿以“欢悦版”回应情绪价值……各大酒店集团不约而同地在此赛道开启了“竞技场”模式,不断推出诠释自身对“现代旅行”理解的新作。
这一现象背后,源自酒店集团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与战略前瞻。如今中高端酒店领域的激烈创新,体现于它们通过对空间美学、社群体验与在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抬升着市场对“中高端”一词的期待阈值,将赛道竞争从功能层面引向价值层面的共鸣。
复盘今年推出的一些中高端酒店新品,我们得以窥见酒店业日趋激烈却文明的竞争,也试图总结出新剧本之下,中高端酒店市场的新品方法论。
全季大观、欢朋欢悦版、毅风…中高端的市场新剧本
当我们试图追溯中国市场中高端酒店这一细分品类的真正成形,我们总会想到亚朵。
彼时,其创始团队洞察到,传统以经济型为基础、高端为顶层的“金字塔”式市场结构,正随着新中产的壮大与出行需求的升级,逐步转向以中高端为核心的“橄榄型”格局。
基于这一判断,自2013年创立以来,亚朵便精准锁定中产阶级在商旅住宿方面尚未被充分满足的品质需求,持续深耕中高端领域。历经十余年发展,如今它已成为中国本土中高端酒店中规模领先的上市集团。
同时,伴随着亚朵等品牌的崛起,中高端酒店也从最初的市场愿景,逐步落地为行业主流。它不再只是对原有市场的补充,而是彻底重塑了中国酒店业的竞争逻辑与价值认知——从“住宿功能”走向“生活方式”,完成了从边缘到核心的转身。
进入2025年,中高端酒店市场更迎来一轮高密度的新品发布,各头部酒店集团不约而同地以更具战略意图的产品逻辑,重塑这一领域的竞争叙事。
上海长宁水城路亚朵酒店4.0
3月,朗廷酒店集团将精选服务品牌“毅风”(Ying'n Flo)正式引入内地,定位为千禧一代与Z世代的“城市能量站”。通过打破传统空间格局,植入播客间等社交场景,该品牌意图构建一个连接年轻社群的旅居界面。
武汉毅风酒店;摄影?TOURMEET途覓
4月,洲际酒店集团在上海国际酒店及商业空间博览会展会现场宣布,将旗下筑格酒店、逸衡酒店、假日酒店、智选假日酒店四大拥有国际品质的中高端品牌进行战略升级,以“四大金刚”的矩阵亮相。
5月,洲际酒店集团智选假日(Holiday Inn Express)5.0版本正式发布。该版本在空间设计、服务细节及智能体验等维度全面升级,首批项目签约量达30家,覆盖核心城市优质地段。
8月,于去年11月在大中华区发布的Atwell筑格酒店首店在上海开门迎客。不到9个月,品牌完成了从概念设计、选址、设计、建造到开业的全流程落地。
上海武宁筑格酒店
9月,首旅如家旗下璞隐品牌发起“璞隐新国潮文化节”,在全国门店开展超百场非遗体验,并发布“非遗扶持计划”,将酒店从住宿场域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体验现场。此举不仅呼应国潮风起,更在集团层面构建“非遗+酒店”的可持续内容生态,让品牌在在地文化中扎根生长。
根据首旅酒店集团在2025年8月对投资者的回复,公司明确表示将稳步推进品牌升级,持续向年轻化和时尚化迭代。这意味着一系列中高端品牌都会朝着更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的方向进化。
建国璞隐酒店(上海陆家嘴软件园店)
摄影?TOURMEET途覓
10月,希尔顿与华住相继发布重要新品。希尔顿欢朋在庆祝进入中国11周年之际,推出了“欢悦版”产品。新版本以多巴胺配色、IP互动角落与岛台设计强化空间的年轻化视觉与社交属性;与此同时希尔顿启缤精选则以设计叙事打开新市场,强调个性化设计与本地文化体验。
华住则正式推出关键品牌“全季大观”,以东方美学为底韵,摒弃传统前台,将大堂营造为静谧融合艺术的气场空间。在命名策略上,“全季+大观”借鉴了电子消费品的“Pro版”逻辑,低成本传递高端定位;在品牌路径上,则依托华住母品牌与全季基础客群,实现高效引流与风险可控的升维拓展。
华住于20周年伙伴大会正式推出关键品牌“全季大观”
纵观全年,中高端酒店市场已从单纯的产品竞赛,迈入一场关于品牌叙事、投资逻辑与人群连接的深度较量。无论是洲际的矩阵化布局、朗廷与希尔顿的年轻化进攻,还是首旅如家的文化赋能与华住的母品牌延伸——它们共同指向一个趋势:中高端酒店不再只是提供住宿,而是成为回应一代人生活方式与精神认同的“叙事载体”。
激烈且“文明”,中高端的新品方法论
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从曾经的“野蛮扩张”走向当下的“规则重构”。品牌之间不再依赖价格厮杀与资源掠夺,而是转向系统战、心智战与模型战,这是一场没有野路子的“文明博弈”。
TOURMEET途覓观察到,从情绪设计到文化定调,从平台赋能到精算前置,一套更为清晰的打法正在浮出水面。
「1」
游牧色、居家感、亲和力
“读心”迫在眉睫
2025年希尔顿欢朋发布的“欢悦版”产品,大胆将多巴胺配色融入空间,以前台岛台、Hi Corner社交区与主题客房为载体,用高明度、轻快的色彩激发宾客的“悦己”情绪。
这种色彩策略本质上是对年轻旅行者“情绪价值”需求的回应,通过色彩传递活力与轻松感,塑造具有记忆点的空间表情。
与此同时,亚朵在上海、西安、庐山的新店均采用低饱和度的大地色系,如浅木色、米白与浅灰,营造出易于放松的“家外之家”。材质上也多用原木、拙石与织物,从触觉上强化温暖质朴的感受。
以上中高端产品色彩与材质的搭配,不仅在设计中融入东方美学,更契合当代旅客对“松弛感”和“人文温度”的内在需求。追求“游牧色”“居家感”与“亲和力”正在成为产品色彩打造的一条主流思路。
由此可见,中高端酒店的色彩设计正在告别过往的“标准化”或“商务感”,转向一种更能呼应情绪与在地氛围的视觉语言,品牌打造的色彩搭配如今也在悄然定义着品牌的温度与性格。
希尔顿欢朋欢悦版产品
「2」
个性文化力进一步塑造
中高端酒店的文化表达,已从早期堆砌书籍、摆放工艺品的“符号化”阶段,进化至更具个性与交互性的“文化性格”塑造。
文化不再只是空间的装饰品,而是可参与、可传播的“动态内容”。朗廷旗下毅风(Ying’n Flo)将“播客间”植入酒店核心场景,让酒店从停留之地升维为思想发声现场;首旅如家·璞隐则借“非遗扶持计划”构建内容生态,使大堂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现场。
由此可见,当代中高端酒店的文化表达,关键不在于“摆放什么”,而在于“发生什么”,它必须成为一种动词,激发互动、创造记忆,才能真正塑造品牌的性格厚度。
当下,亚朵虽然仍以“竹居”书空间和“年度汉字”等文化IP作为品牌触点,但其内核已从“单纯阅读”升级为以书为媒介的社群联结,通过属地书单、作家分享、城市家宴等互动设计,打造具有在地感的“文化聚落”。
这些尝试说明,中高端酒店的文化塑造,不再依赖于“人们是否还在酒店看书”,而在于空间能否成为某类兴趣或价值观的载体,并为住客提供可以参与、传播的内容与体验。
武汉毅风酒店;摄影?TOURMEET途覓
「3」
没有野路子,只有软着陆
在中高端酒店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品牌方已逐渐扬弃早期依赖价格战、恶性挖客的“野路子”,转而以更集约、更协同的方式展开“文明竞争”。
例如美豪丽致依托艺龙酒店科技平台,通过供应链集采降低采购成本,并使用送物机器人、智能点评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人力成本下降与服务质量提升。
雅诗阁与锦江酒店集团合作推出的QUEST与憬黎公寓酒店,在项目内灵活配置短住酒店房型与中长期服务公寓房型。这不仅拓宽了客群覆盖面,更有效平衡了淡季业绩,实现“削峰平谷”的稳健收益。
这些做法显示出,中高端酒店的品牌竞争已进入“系统战”阶段,靠的不再是营销噱头或价格利器,而是扎实的模型设计、资源整合与效率运营。
QUEST浴室:一门两用旋转淋浴房,彻底解决干湿分离。
QUEST大堂:
提取悉尼歌剧院建筑“帆船”元素的韵律与美感,
融入家具与装饰的细节之中,错落有致,虚实相间。
「4」
出发即已精算未来“后驱力”
对投资人而言,品牌是否具备可持续的“后驱力”,即长期运营与盈利能力,已成为选择合作的关键。2025年几个成功的新品案例显示,“精算思维”已前置到产品研发阶段:
美豪丽致以“中端造价”实现“中高端品质”,单房造价控制在12.5万元起,并通过模块化服务与数字化运营,将单房运营成本压至140元以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
希尔顿欢朋“欢悦版”在空间设计中植入多场景转换功能(如餐厅区可变身为会议区或亲子区),进一步提升空间使用效率与非客房收入潜力。
这些品牌在产品发布之初,就已将投资模型、运营成本、多元获客渠道纳入设计逻辑,让“高质价比”不只停留在体验层面,更延伸为对投资人长期回报的承诺。
美豪丽致酒店大堂
当下,中高端酒店已经不再执着于硬件竞赛或概念包装,而是转向色彩定调、文化动词化、系统作战与精算思维,但它们实际上都在做同一件事,即从读懂用户的身份认同,到回应资本的真实焦虑。
这是一场没有“野路子”的竞争,因为真正的战场早已转移:从“住得好”到“住进一种想象”,从“满足需求”到“预判情绪”。未来的酒店,注定属于那些既懂人心、又算得清账的“理性造梦者”。
撰文&排版
新新
编辑
陶贰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