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维鹏
来源/迈点
封面图/摄图网
(ID:501639340)
最近,在上海迪士尼官号上,我看到一则推文,内容是迪士尼将建设第四座主题酒店并扩建购物餐饮娱乐区。
细想,它这样做一点也不奇怪,就是因为游客多,太火爆了:单看去年,它的年客流量稳居全球第五,蝉联中国第一,近日更迎来开园以来第一亿名游客。
在国内主题公园市场,敢如此果断加码游玩配套投入的,似乎仅有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等几个顶流了。 我想说,迪士尼还是太吸金了!
除此之外,国内部分主题公园发展一般,甚至亏损:据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2024年11月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2%的国内主题公园仍处于亏损状态,仅19%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如此,截至2024年10月,国内主题公园数量更增至385座,主题公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这不禁让人思考,迪士尼等头部主题公园为什么叫座?本土经营困难的主题公园该如何生存呢?
主题公园,已经冷热不均
可以看到,当今主题公园市场呈现明显暖冷不均的局面——一边是顶级主题公园越卖越火;另一边一些主题公园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
在主题公园市场,一些“优等生”始终保持着高人气,甚至越做越强。比如迪士尼,近期发布的全球主题娱乐协会(TEA)2024年主题公园报告显示,全球单体主题公园TOP25榜单近乎成为迪士尼的主场秀:在TOP25中,迪士尼独占12席,特别是在前10名里,更是包揽了8席;上海迪士尼乐园更凭借1470万人次的客流量,位居榜单第五名,热度丝毫不减。
就在11月13日,迪士尼公布了2025财年第四财季财报,财报显示其总营收达到224.6亿美元。其中,包括主题乐园在内的体验业务板块营收为87.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这充分表明迪士尼始终保持着高人气。
图源:摄图网(ID:602310794)
放眼国内市场,华强方特凭借对中国本土IP和文化的深耕,2024全年接待游客超8700万人次,拿下2024全球主题乐园集团第二名的成绩,成为本土主题公园品牌崛起的代表。
并非所有主题公园发展都能顺风顺水,有些主题公园难禁得起市场的考验。运营40年的英国奥克伍德主题公园,因运营成本上涨引发财务危机,最终遗憾宣布永久关闭,数十年行业积累只能无奈被市场淘汰。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因缺乏足够硬核的内容,运营管理也跟不上市场需求,其运营主体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于2024年进入破产重整阶段,曾经庞大的投资规模未能转化为长久竞争力。
新开业的主题公园日子也不好过,有的市场效果反响平平,有的甚至面临经营不顺的困境。以全球文娱巨头默林娱乐为例,其近年来在亚洲投资的两座乐高乐园并未激起很大水花。上海乐高乐园开园首日虽涌入7500名游客,但与上海迪士尼开园时“一票难求、黄牛横行”的盛况相比,乐高乐园的热度明显低于预期。而2022年开业的韩国乐高乐园连续亏损三年,还出现3500万英镑价值减值,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顶流主题公园凭啥能站稳市场?
当下主题公园市场发展差距大,绝非运气使然,一些主题公园之所以能稳坐头部位置,是因为他们把IP生态、精准定位和精细运营做到了极致。
他们的IP竞争力,早已跳出“贴海报、印logo”的浅层模式,而是把虚拟角色变成能让游客摸得到、参与进去的情感伙伴。这种沉浸式体验既能戳中人心又能自然带动消费,上海迪士尼打造全球首个且唯一的“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游客既能和朱迪、尼克等经典角色互动合影,又能带走印着角色的文创产品,这种从“看IP”到“活在IP里”的转变,让情感共鸣成了消费的底气,这也是2024年它的商品销售等二次消费收入合计占比超过40%的关键——没人会抗拒为真正喜欢的体验买单。
图源:摄图网(ID:700400770)
在此基础上,他们更懂“与其啥都做,不如把一样做绝”的道理。长隆就死死盯住动物主题,建了十余个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这些科研投入不仅保住了珍稀动物的繁育,更让游客能获得别处没有的近距离观察、互动体验,这种别人学不来的独特性,既躲开了和迪士尼的直接竞争,又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也难怪珠海长隆海洋王国能成为2024年全球单体乐园前十里唯一的中国本土选手。
图源:摄图网(ID:501044343)
而精细运营则是把有游客变成“回头客”的关键。精细运营不是简单的服务,而是从入园到离园把游客的需求都想到实处,上海迪士尼用官方APP实时更新排队信息帮游客省时间,用人脸识别把入园速度提上来,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让游客不用在烈日寒风里苦等,游玩节奏更顺畅,这种“玩得舒心”的体验直接让重游意愿高达85%,也撑得起九年累计超一亿的客流——运营的本质,就是用细节接住游客的期待,让一次打卡变成常来常往。
主题公园的“破局之道”
纵然顶级主题公园有自己的经营方法,但不是每个主题公园都能复刻他们的成功之路。因此,我觉得中国本土的主题公园要从自身出发,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首先,主题公园经营需结合实际、立足当下,生产并持续升级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内容。国际IP的高端配套要求,让其成本极高,而最有传播力的内容又往往诞生在本地。因此,综合这两点,本土二三线城市及县域的主题公园需要押宝在本土资源上,本土内容极易引起情感共鸣并在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发酵。有了第一步,后面持续升级的新鲜血液则是创造留量与复游的关键,帮助他们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比如,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深挖大宋武侠文化,用每日超千场的实景演出和高密度的NPC互动,让游客沉浸式走进江湖世界。今年上半年,其接待游客达1,024.2万人次,实现综合营收6.04亿元。
图源:小红书网友评论
其次,主题公园经营需要精准定位消费人群,把主要精力锚定本地刚需群体。主题乐园需要深度调研本地人群的喜好和消费状况,生产符合本地人喜好且消费合理的文旅产品,将住宿、餐饮、互动等环节从附属配套升级为匹配其需求的核心产品,满足本地人的游玩需求,让其在家门口就能玩得开心、玩得舒适。进而以点及面,形成口碑效应,吸引周围甚至全国的游客前来打卡。
图源:小红书网友评论
最后,主题公园经营要精细运营,看到游客的高频痛点,从微小的细节中寻求突破。核心在于将运营颗粒度从“园区整体”细化到“个体体验”,聚焦每个游客个体。通过采访调研每个游客的游玩感受,将运营动作拆解为可优化的具体细节,让每一处微小改进都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提升,最终以细节提升积累建立游客的情感认同与复游动力。
写在最后
我们有着中华上下五千年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不乏扎根乡土的情感共鸣点,因此,我们不必盲目复刻巨头路径,只需要从自身出发,让微小的细节成为破局的力量。
相信只要扎根中华文化、聚焦细分群体并且做到精细运营,本土公园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游客每一次游玩都成为难忘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