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寺意禅游 酒店破局,急需一场“场景革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c5MzEwNw==&mid=2447956986&idx=1&sn=54e8b2c45f6b623dc32d57c00dfa8ee7&scene=45#wechat_redirect
“ 场景力,场景力,场景力。”
Derek Kun的第369篇原创
2025年1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 推动新场
景大规模英勇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把“场景”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指名了实施路径“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并将场景应用分为五大类,其中将医疗卫生、养老助残托育、文化与旅游、跨界融合消费两个领域划分到第五类场景,即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
让人兴奋的是这五类场景都可以能发生在酒店内,能与酒店产生超级连接。其中最直接也是接触面最大的要属文化与旅游和跨界融合消费了。
“文化和旅游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推广应用,加强数字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多业态集成,建设快速通行、预约预订、智能导游、客流管理、虚拟浏览相融合的数字文旅应用场景。”
“跨界融合消费领域。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培育互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场景,拓展沉浸式互动式场景,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创建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等体验式消费场所。”
何谓场景?场景源自影视领域,近年来被引入社会、经济、科技和产业等领域,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性英勇的具体情境。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对场景做了清晰的定性:場景是重要而且稀缺的創新資源;和明确的指示:场景就是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来应用,来验证,为新兴事物提供展示应用的舞台,快捷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上一篇写的酒店做社交是不是一个伪命题?聊到了酒店关注的应该是“连接”,那么场景就是酒店让客人产生更多连接的最重要的方式。在我看来,酒店场景的打造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人与自然的连接。酒店的选址就决定了客人可以享受到怎样的自然资源,酒店的运营应该聚焦于如何让客人更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
第二,人与人之间的链接。酒店的选择不一定非得在城市,也可以是在乡村,酒店的运营应该聚焦在情感连接,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者满足人的好奇心,让酒店变得有趣、有料、有味。如果是偏重功利性连接的客群,那主要市场应该在城市里,思考的点应该在如何让商务更高效。
第三,人与自我心灵的连接。酒店可以是在闹市区里的一片净土,也可以在偏远地区却紧挨集市。人在反差中会自然反省,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过往,然后得到一个全新的认知。
无论上述三种的任何一种,人都是在场景中丰富了人生体验。有趣的是,人正在体验中是感知不到“真实”的,反而像是在“做梦”一般;而在体验过后的记忆中,尤其是长期记忆,人才会依靠回想,触摸到那种“真实”。
《旅游学刊》最新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长期记忆视角下难忘的度假酒店体验形成脉络——以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为例》的研究发现:物理环境与人机环境是度假酒店游客获取难忘记忆的主要途径,在记忆线索中占比最高;由特定身份和实物带来的体验是游客记忆得以保留和稳定的主要线索。
欢迎评论区理性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