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为18个专题,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文章、指示等91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本书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的伟大实践。
目录展示
向上滑动阅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
(2022年10月16日)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63
(2022年10月23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谱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篇章 66
(2022年12月6日)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70
(2023年2月7日)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90
(2023年3月13日)
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94
(2023年6月30日)
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01
(2023年12月26日)
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奋发进取 108
(2024年8月22日)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5
(2023年2月28日)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120
(2024年7月15日)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30
(2024年7月18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36
(2024年10月29日)
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 147
(2022年11月4日)
建设更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 150
(2023年9月24日)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151
(2023年9月27日)
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154
(2023年11月16日)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57
(2024年11月15日)
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161
(2022年12月15日)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168
(2022年12月23日)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173
(2023年1月31日)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78
(2023年3月6日)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181
(2023年10月30日)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建设金融强国 183
(2024年1月16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189
(2024年1月31日)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95
(2024年3月—12月)
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 198
(2024年9月26日)
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 201
(2024年12月11日)
五、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7
(2023年2月21日)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214
(2023年3月—2024年3月)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218
(2023年5月29日)
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23
(2024年6月24日)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230
(2024年9月9日)
六、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239
(2022年7月29日)
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3
(2024年9月14日)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力量 248
(2024年9月20日)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55
(2024年9月27日)
七、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263
(2022年12月19日)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272
(2023年11月27日)
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75
(2024年1月11日)
八、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279
(2022年5月27日)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85
(2023年6月2日)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288
(2023年6月2日)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92
(2024年5月15日)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293
(2024年10月28日)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298
(2024年11月27日)
九、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301
(2022年10月—2024年10月)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305
(2023年5月5日)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 311
(2023年11月15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313
(2024年5月27日)
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321
(2023年7月17日)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26
(2023年7月17日)
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34
(2023年8月14日)
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 335
(2024年4月3日)
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339
(2022年12月23日)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础 342
(2023年3月—2024年10月)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346
(2023年5月30日)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348
(2024年11月3日)
十二、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以军事治理新加强助推强军事业新发展 353
(2023年7月24日)
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 356
(2024年3月7日)
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58
(2024年6月17日)
十三、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365
(2022年7月1日)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372
(2024年4月10日)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376
(2024年12月20日)
十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更有利国际环境 385
(2023年12月27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 389
(2024年6月28日)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 399
(2024年10月11日)
十五、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中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405
(2022年12月9日)
共同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新篇章 410
(2022年12月15日)
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412
(2023年5月19日)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418
(2023年7月4日)
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化为行动、愿景转化为现实 423
(2023年8月22日)
汇聚“全球南方”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6
(2024年10月24日)
十六、携手推进现代化,实现共同繁荣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 431
(2023年3月15日)
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 437
(2024年9月5日)
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 442
(2024年10月23日)
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446
(2024年11月15日)
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449
(2024年11月18日)
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开辟共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 453
(2024年11月18日)
十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459
(2023年5月24日)
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461
(2023年10月18日)
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468
(2024年12月2日)
十八、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473
(2022年10月27日)
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 477
(2022年12月26日—27日)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481
(2023年1月9日)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485
(2023年1月9日)
全面准确把握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 490
(2023年4月3日)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497
(2023年6月26日)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499
(2024年1月8日)
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503
(2024年1月8日)
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506
(2024年6月27日)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511
(2024年8月16日)
索 引 513
(2024年8月22日)
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继往开来,奋发进取。
要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不改。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要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不断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和历史创造精神。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开放和安全,增强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
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同志们、朋友们!
人民军队是党和国家的钢铁长城。我们要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军事治理,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不断提高人民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夙愿,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更好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分裂祖国的势力和行径、任何破坏中国统一进程的外来干涉,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迎头痛击!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进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同志们、朋友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都是在完成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未竟的事业,都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一刻也不能停止。邓小平同志讲:“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忘老祖宗,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让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不断以新的作为、新的成就告慰老一辈革命家。
此时此刻,我想起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两段话:一是“到下个世纪五十年,如果我们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二是“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现在,实现我们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只有10年多时间,实现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只有20多年时间。时不我待,催人奋进。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聚合亿万人民磅礴伟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团结奋斗,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努力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