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原文原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3)
最新动态
【原文原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3)
2025-10-109
图片

编者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为18个专题,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文章、指示等91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图片


本书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的伟大实践。

目录展示


向上滑动阅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

(2022年10月16日)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63

(2022年10月23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谱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篇章 66

(2022年12月6日)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70

(2023年2月7日)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90

(2023年3月13日)

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94

(2023年6月30日)

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01

(2023年12月26日)

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奋发进取 108

(2024年8月22日)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5

(2023年2月28日)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120

(2024年7月15日)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30

(2024年7月18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36

(2024年10月29日)

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 147

(2022年11月4日)

建设更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 150

(2023年9月24日)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151

(2023年9月27日)

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154

(2023年11月16日)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57

(2024年11月15日)

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161

(2022年12月15日)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168

(2022年12月23日)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173

(2023年1月31日)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78

(2023年3月6日)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181

(2023年10月30日)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建设金融强国 183

(2024年1月16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189

(2024年1月31日)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95

(2024年3月—12月)

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 198

(2024年9月26日)

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 201

(2024年12月11日)

五、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7

(2023年2月21日)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214

(2023年3月—2024年3月)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218

(2023年5月29日)

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23

(2024年6月24日)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230

(2024年9月9日)

六、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239

(2022年7月29日)

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3

(2024年9月14日)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力量 248

(2024年9月20日)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55

(2024年9月27日)

七、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263

(2022年12月19日)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272

(2023年11月27日)

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75

(2024年1月11日)

八、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279

(2022年5月27日)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85

(2023年6月2日)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288

(2023年6月2日)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92

(2024年5月15日)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293

(2024年10月28日)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298

(2024年11月27日)

九、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301

(2022年10月—2024年10月)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305

(2023年5月5日)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 311

(2023年11月15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313

(2024年5月27日)

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321

(2023年7月17日)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26

(2023年7月17日)

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34

(2023年8月14日)

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 335

(2024年4月3日)

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339

(2022年12月23日)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础 342

(2023年3月—2024年10月)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346

(2023年5月30日)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348

(2024年11月3日)

十二、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以军事治理新加强助推强军事业新发展 353

(2023年7月24日)

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 356

(2024年3月7日)

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58

(2024年6月17日)

十三、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365

(2022年7月1日)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372

(2024年4月10日)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376

(2024年12月20日)

十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更有利国际环境 385

(2023年12月27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 389

(2024年6月28日)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 399

(2024年10月11日)

十五、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中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405

(2022年12月9日)

共同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新篇章 410

(2022年12月15日)

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412

(2023年5月19日)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418

(2023年7月4日)

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化为行动、愿景转化为现实 423

(2023年8月22日)

汇聚“全球南方”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6

(2024年10月24日)

十六、携手推进现代化,实现共同繁荣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 431

(2023年3月15日)

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 437

(2024年9月5日)

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 442

(2024年10月23日)

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446

(2024年11月15日)

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449

(2024年11月18日)

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开辟共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 453

(2024年11月18日)

十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459

(2023年5月24日)

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461

(2023年10月18日)

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468

(2024年12月2日)

十八、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473

(2022年10月27日)

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 477

(2022年12月26日—27日)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481

(2023年1月9日)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485

(2023年1月9日)

全面准确把握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 490

(2023年4月3日)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497

(2023年6月26日)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499

(2024年1月8日)

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503

(2024年1月8日)

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506

(2024年6月27日)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511

(2024年8月16日)

索 引 5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不断谱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篇章

(2022年12月6日)


江泽民同志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悼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谱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表示:“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三个代表’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我们十三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开拓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真诚地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中央各位同志时时刻刻把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时时刻刻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所在。”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推进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8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江泽民同志对人民无限忠诚,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他提出要“以人民群众为本”,反复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必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江泽民同志强调:“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争取长期和平国际环境,全面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胸怀天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正在领导人民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斗争,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复杂情况,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体系的对立和斗争,经常考验着每个党员。”“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


来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图片
来源 | 安徽淮南检察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