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人进入酒店行业最开始为客房基层员工,后转餐饮部门从法餐服务员做起、其间也做过咖啡厅服务员、英式酒吧调酒师、西餐厅侍酒师、宴会厅服务员、粤菜餐厅服务,后晋升餐厅经理、酒吧经理直到餐饮总监等,也是从不懂到学会懂得酒店,再到酒店总经理、酒管公司运营部总经理,后又经历非常多从0~1酒店项目,拿地开始到规划定位、到设计、到筹建、筹备直至运营,一路走来不停的思考,也不断探索未来趋势,也在总结中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这几年酒店行业面临了重大调整及变革,个人一路思考,下面是个人最近几年认为比较有可能变革的部分,当然也是基于框架思考,很多细节将未能在下面文章中实现全方位的细节化,还请原谅!假如有不对的地方,也请给予指导!
后疫情时代,在运营成本攀升、消费者需求嬗变与科技革新的多重驱动下,国际品牌高端酒店餐饮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本文基于行业实战预测,结合全球最新趋势,系统阐述了酒店餐饮将从传统的“固化的功能空间”向“敏捷的体验平台”演进的核心趋势,涵盖设施融合、运营模式、组织架构、技术应用与价值创造五大维度,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前瞻性的战略规划蓝图。
引言:告别“大而全”,拥抱“精而活”的必然转折
过去,全服务酒店以提供囊括中西餐、大堂吧、宴会厅的“全方位餐饮体验”为荣。然而,全球性的劳动力短缺、食材成本上涨及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需求的飙升,使得这种重资产、高成本的模式难以为继。根据浩华管理顾问(Horwath HTL) 的最新报告,酒店餐饮部门的利润贡献率长期偏低,变革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设施数量的比拼,而是运营效率、体验独特性与品牌价值的较量。
01 核心模式颠覆——效率革命下的设施与运营重构
本章聚焦于通过物理空间和组织形态的根本性调整,实现降本增效。
1.设施的超级融合:从独立餐厅到“餐饮生活聚场”
?实战预测印证: 将ADD(全日餐厅)与中餐厅合并,形成提供全球风味、兼顾大堂与包房功能的“融合餐厅”,已成为降本增效的首选路径。
?趋势深化与案例整合:
?“餐饮市集(Food Hall)”模式盛行: 万豪国际旗下的“万豪轩”在一些新项目中已开始尝试将中餐厅与开放式厨房的ADD概念结合。更前沿的实践是引入**“餐饮市集”理念**,将融合餐厅划分为多个特色档口(如亚洲面档、地中海烧烤、健康轻食台),不仅缩短出餐路径,更以“展示性烹饪”打造沉浸式体验。这直接响应了凯悦酒店集团 发布的《未来旅客趋势报告》中指出的“消费者对透明化、互动性餐饮体验的渴望”。
?全时段“空间编程”:餐厅设计将极致强调灵活性。通过可移动隔断、智能灯光和声学系统,同一空间可在一天内无缝切换为早餐自助区、午间简餐市集、下午的咖啡办公区、以及晚间的主题晚餐馆或私宴场所。《酒店设计》杂志(Hotel Design) 将这种设计理念称为“动态空间”,其核心是让空间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灵活多变“小而美宴会会议空间”:未来几年,会议、宴会将会逐步演变成“小而美”的趋势,尤其是会议,现在的会议规模已经逐步在压缩参会人数,当然一些大型展会、高端会议、或者应届会议都还是会保持一定的规模的,但是总体趋势来讲,中小型会议已经开始明显出现,宴会人年数规模也将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传递,逐步演变成主流,会议宴会场地也可能会从室内空间演变到户外空间,正儿八经会议,演变成场景式、主题式会议、宴会。这些对我们酒店从场地规划设计、空间灵动组合设计、设备设施配套支持,到服务出品等一系列链条的要求提出了全新的改革要求及极大思考空间。
2.运营的专业对外合作:从自主经营到“品牌联盟生态”
?实战预测印证: 将中餐厅、特色餐厅等交由社会化专业团队运营,已成为普遍共识。
?趋势深化与案例整合:
?跨界联营(Co-Branding)成为溢价关键: 简单的租赁外包正在升级为深度的品牌联营。例如,希尔顿酒店与知名瑜伽品牌或高端家居店合作,在酒店内开设主题餐厅,实现客群共享和品牌价值的乘数效应。根据《精奢商业观察》(Jing Daily) 的分析,对于追求体验的年轻高净值客户而言,这种跨界合作极具吸引力。
?孵化器与快闪(Pop-up)模式: 酒店扮演“平台方”,引入新兴的明星主厨或网红餐饮品牌进行短期快闪合作。此举能以较低风险持续为酒店餐饮注入新鲜感,测试市场反应,成功者转为长期驻店,形成良性循环。这借鉴了Soho House等会员制俱乐部的成功运营理念。
3.组织的敏捷重构:从条块分割到“全服型任务池”
?实战预测印证: 合并中西餐服务与厨房部门,成立统一的“餐饮服务部”和“出品部”。可以自豪的跟各位领导汇报,我过去几年自己管理的酒店餐饮部门就只有两个部门,一个餐饮服务部F&B Service,一个厨房部 Culinary,因为我个人深信这个改革趋势一定无法避免,所以我也提前做了试验,我从实际改革结果来看, 我个人觉得过去的管理的酒店改革还是成功的,没有中餐厅、西餐厅、宴会部、中厨房、西厨房,当然,工程跟安保,我也是一样早就整合了。
?趋势深化与案例整合:
?“任务池(Task Pool)”管理模式: 在部门合并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排班系统,根据每日宴会、餐厅预订情况,从“任务池”中动态组建服务团队,实现人力资源的跨部门、跨岗位灵活调度。这要求员工具备复合技能,并建立相应的认证与激励体系。
?核心-边缘人力模型: 酒店保留一支精干的核心团队(如餐饮总监、主厨、宴会服务经理),负责标准控制、客户关系与创意策划,而大量的基础服务岗位则通过与外包服务公司或共享用工平台合作解决,以应对业务波动,实现极致的成本弹性。这一模式在北美酒店业已被广泛探讨和应用。
02 体验与价值升级——价值重塑下的前沿趋势
本章聚焦于如何通过技术、理念和社群运营,创造超越传统餐饮的核心价值。
2.1 技术的深度赋能:从辅助工具到体验核心
- AI驱动的超个性化服务: 基于 Salesforce的酒店行业白皮书,未来酒店CRM系统将与餐饮平台深度打通。客人入住前即可收到根据其历史偏好(如忌口、喜爱的酒水)和本次出行目的(如商务、纪念日)生成的个性化菜单建议。餐厅的数字化菜单能实时高亮推荐菜品。
- 元宇宙与混合现实体验: 为应对中小型会议主流化的趋势,高端宴会厅将配备先进的AR/VR设备,用于举办线上线下联动的混合会议。更进一步,酒店可为特色餐厅打造“虚拟孪生空间”,吸引全球食客在线付费参与名厨的Master Class,开辟新的收入流。
- 机器人及AI的深度应用:虽然严格来讲,机器人在酒店应用目前来讲可以说还是停留在基础,但是大部分酒店还是将机器人应用在送物、公区清洁等有限领域,AI也有限应用在AI总机,连数据分析都尚未深度引入。但是随着AI技术迭代发展及机器人应用的场景的开发及高速发展,可以想象,除了送物机器人之外、酒店客房未来也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化体,客人其实就是睡眠在一个全智能感知的建筑空间内,从身体体征、舒适合自动调节、空气微粒子到空气氧气浓度调控,当然现在已经有的如窗帘开启等基础应用,未来更会获得深入发展及应用。当然,我记得万豪集团的领导特别强调,酒店服务人对人的服务才是有温度的服务,而不是冰冷机械化的服务,这是我高度赞同的。但是机器人应用趋势我们需要思考的怎么融合,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也许是才是下一个高端、奢华。
2.2 可持续发展的深化:从环保责任到市场竞争力
- “从农场到餐桌”的透明叙事: 根据 《康泰纳仕旅行者》(Condé Nast Traveler) 的消费者调研,高端旅客愈发关注可持续性。领先的酒店将不仅采购本地有机食材,更会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食材溯源二维码,让客人扫码了解食材的产地、种植者故事和碳足迹。这本身就是强有力的品牌营销。
- 零浪费(Zero-Waste)厨房: 追求“零浪费”将成为顶级酒店餐饮的新标准。这包括全面的厨余垃圾堆肥、循环水系统、以及将“丑食”(不规则形状的果蔬)创意烹制成美味菜肴,这些实践将被制作成故事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提升品牌美誉度。
2.3 社群化与会员经济:构建私域流量护城河
- 独立餐饮会员体系: 借鉴 亚朵酒店 的成功经验,高端酒店将建立独立于客房忠诚度计划的餐饮会员俱乐部,为本地会员提供专属折扣、新品尝鲜会、主厨晚宴等权益,将一次性住客转化为高频复购的本地忠实顾客,稳定非住宿收入。
- 打造生活方式枢纽: 酒店餐饮空间将主动策划内容,如与知名作家举办读书沙龙、与设计师举办潮流分享会,小型产品酒吧发布会、演唱会沙龙等将自身打造为本地前沿生活方式的策源地和社交中心,从而获得品牌溢价。
03 设计与技术前沿——支撑未来愿景的底层架构
- 厨房设计革命: 融合厨房将普遍采用 “中央厨房+卫星工作站”模式。大部分食材的初加工在中央厨房(此时的中央厨房不是地下室那个中央厨房而是融合餐厅厨房)完成,当然由于未来传送设备及AI技术的发展,也许卫星厨房,如宴会厨房将会取消,则负责最后的精准烹饪和摆盘,极大提升出餐效率和标准化水平,要么将会出现像现在机场行李分配系统一样,未来也许会出现一个厨房出品菜品,传送提供将通过传送设备快速准确传送到精准的传菜区、甚至餐桌上。
- 智慧供应链管理: 应用AI预测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天气预报、本地活动等信息,精准预测食材需求,实现库存最优化,从源头上降低损耗和成本,未来预制菜的广泛应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随着冰冻技术的发展,预支菜的保鲜度及物流速度高速发展,预制菜将会广泛应用,除了高端酒店出了部分菜品为了保持高度竞争力采用手工制作之外,预制菜也将不可避免的进入视野,但那时候的预制菜在保鲜度、加热还原度方面应该会有更高的技术支持,一句话,未来想吃一个纯手工菜,也许就是很高的价格,当然,这是短时间不会太快出现的。
结论:迈向“精益化体验工场”的新时代
国际品牌高端酒店餐饮的未来图景已然清晰:它将从一个成本高昂的“必要配套”,进化成为一个高度精益化、极度灵活且充满创意的“体验工场”。未来技术发展,我们无从猜想,但是上文01、02部分的内容,我相信很快就去世倒逼我们改革。科技应用,最近几年也许还离酒店很远,但是未来几年上述的第01、02点的改革将会很快出现,这一点,我深信!!
?对内,通过 “融合、外包、重组”完成彻底的效率革命,实现轻资产、快周转的运营。
?对外,通过 “技术、可持续、社群化”完成深度的价值重塑,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品牌体验。
最终,成功的酒店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食宿的场所,而是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社交平台和生活方式的引领者。这场变革的序幕已经拉开,唯有勇于破界、持续创新的玩家,才能在未来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