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理论文章 | 《海峡通讯》孙璇: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道理学理哲理
最新动态
理论文章 | 《海峡通讯》孙璇: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道理学理哲理
2025-09-298
图片

图片
图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集中展现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全书18个专题生动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对事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学理哲理。我们要明其义、通其理、行其道,深入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持续增强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阐明的治国理政之道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涵盖的治国理政内容多维度、多领域,它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目标统领全书,全景式擘画了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蓝图愿景和体系脉络,既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又有改革攻坚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既有世界视野和文明格局,又有主体意识和深厚自信;既有前瞻谋划的战略性预见性,又有落实落细的策略性重点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不但全面论述了治国理政的体系和架构,还坚持守正创新,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论述了治国理政破立并举的改革之道。例如,为破除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破”的角度作出一系列革除积弊的改革部署,包括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等等。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从“立”的角度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激发科研活力和创造力的改革举措,如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人才激励机制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等等。一系列方针和改革举措阐明了如何做到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彰显了破立并举、革故鼎新的发展之道。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反映的历史视域和人民情怀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历史视域是人们观察和探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视域,有助于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真理性认识,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赢得历史主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始终秉持深邃的历史视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大历史观来考察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大势,从高远的历史格局中把握治国理政的内在规律。例如,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八个专题“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长周期回顾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精辟概括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个突出特性,极大升华了全国和全世界对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明特性的认识,极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内在关系的大历史观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创造性地提出“第二个结合”,深刻阐明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而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古与今”“中与外”、理论与实践、民族与世界等方面关系的认识,更好地从理论上思想上破除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深化对中华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认识,强化奋进新征程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人民情怀是洞悉历史规律、把人民视为历史的创造者与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反映,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中表现出来的重要气度和品格。“人民”一词频繁出现和贯穿于全书各个专题,人民不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还是各领域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领域改革的受益者、各类战略规划的建言献策者和各项工作成效的检验者。世界维度的人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构建者和受益者,文明维度的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者和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现代化维度的人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对象,政治维度的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者,生态维度的人民是美丽中国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等等。只有深刻体悟人民情怀,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推动各项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制度改革,在发展和改革各环节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由人民群众检验发展成效,才能凝聚发展的最大合力,凝铸治国理政的坚实根基。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原则。恩格斯说:“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一个有联系的整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当今世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从“赓续人类文明的薪火”的高度,强调“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议“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汇聚‘全球南方’力量”,批判和超越了“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理想愿景和治理方案。


马克思认为,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创新性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揭示了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三大特征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核心标志,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等五大维度论述了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为我们如何看待治国理政中的矛盾问题、如何处理好对立统一关系提供了深邃的哲学智慧。针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等;针对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必须统筹”,包括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点亮了思想明灯,提供了科学方法,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从原著原文出发悟透道理学理哲理,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图片

来源 | 《海峡通讯》2025年第18期 | 9月下

图片
来源 | 福建社会科学院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