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酒店品牌与业主,为何总在“新婚之夜”分手?
最新动态
酒店品牌与业主,为何总在“新婚之夜”分手?
2025-09-223
图片

本文授权并转载自微信订阅号:空间秘探,作者:余文婷

图片

插图摄影??空间秘探Me-Time Space

部分源自网络



近日,都喜酒店集团一纸声明,宣告与杭州径山都喜泰丽汤泉酒店的合作戛然而止。这家耗时五年打磨、尚未正式启幕的酒店,竟在亮相前夜悄然“分手”。放眼行业,类似“临门换牌”甚至“开业即撤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背后,究竟是酒店业主的短视,还是酒店品牌的无奈?


1

五年长跑,“新婚”未满月即闪离

ChapterOne



近日,都喜酒店集团发布声明,集团与杭州径山都喜泰丽汤泉酒店的管理合作已于2025年9月6日正式终止。


声明表示:自即日起,该酒店不再隶属于都喜酒店集团旗下品牌,无权以“都喜泰丽”或本集团任何关联品牌名义开展线上及线下宣传、预订、销售等经营活动。该酒店此后一切经营行为均与都喜酒店集团无关,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行承担。如该酒店存在冒用都喜品牌名义从事商业活动之行为,集团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据了解,杭州径山都喜泰丽汤泉酒店于今年8月正式开业,位于杭州西北角,毗邻千年古刹径山寺和五千年历史的良渚古城,拥有占地1200亩的原生竹林和稻田,耗时五年时间打造,是时隔11年后,继广州都喜泰丽温泉度假酒店在国内仅有的第二家分号,不成想“结婚一个月便闪离”。目前,携程平台该酒店无法预订,页面显示“酒店歇业中,将于2026-01-01起营业”。


更具戏剧性的是,杭州径山都喜泰丽汤泉酒店前身原是杭州六善酒店,早在2019年便高调开工,却迟迟未能面世,直至2023年,都喜酒店集团将其纳为扩张计划,并预告作为中国第二家都喜泰丽亮相。


然而原定2024年的开业计划一再跳票,社交媒体零星更新进程,却始终未有正式开业官宣消息。2024年6月,ID为杭州径山都喜泰丽汤泉酒店视频号发布第一条动态,主要为酒店周边生态风景;2024年7月第二条动态中,已经能看见成熟的酒店外观建筑;2024年8月第四条动态中可以看见酒店内部实景,评论区可见留言询问开业时间;直到今年3月发布了最后一条动态,关于酒店餐饮特写视频,但依旧未透露开业信息。通过携程平台可以发现,酒店于今年8月的开业运营痕迹,都喜酒店集团官方却一直未发布正式开业信息。


而这并非都喜首次遭遇“开业即分手”。2021年曾高调签约的惠州双月湾都喜泰丽项目,最终悄然换牌为“泰丽云顶”,背后业主与品牌方之间的关联与分歧,令人玩味。2021年4月,都喜酒店集团发布消息,与惠州市粤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合约,将运营管理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双月湾的两家全新度假酒店,奢华的惠州双月湾都喜泰丽度假酒店和惠州双月湾都喜服务式公寓。


但此后并未发现惠州双月湾都喜泰丽度假酒店开业信息,只有一家惠州双月湾泰丽云顶度假酒店于2022年开业的信息。经对比都喜酒店集团2021年发布的惠州双月湾都喜泰丽度假酒店有关信息,与惠州双月湾都喜泰丽度假酒店发布的酒店信息,可发现两者为同一家酒店,且惠州双月湾泰丽云顶度假酒店的管理公司,泰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其监事与惠州市粤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同属一人。


从披露信息不难发现,原本国内的第二家都喜泰丽分号,本将落地惠州,无奈最后分手,但具体分手原因暂不清楚。

图片

杭州径山都喜泰丽汤泉酒店


2

酒店“闪离”现象

频发,谁是

“分手大师”

ChapterTwo



都喜并非个例。近年来,高端酒店“婚前分手”“新婚离异”的剧情频频上演。2024年,苏州阳澄半岛康泰臻品之选酒店官宣将于2025年2季度开业,临近开业时却迟迟没消息,经调查发现,酒店已经换牌为阳澄湖万豪酒店。这也是臻品之选在2024年初宣布联合德胧集团开发特许经营项目之后,首个流失的存量项目。


钓鱼台酒店品牌更是不幸沦为“分手大师”,原定于2024年底开业的珠海钓鱼台酒店,不仅多次延期开业,最终延至2025年中,其品牌还换牌成为“美高梅华府”;此前,广州鸣泉居钓鱼台酒店在开业前夕转为撤牌自营,而深圳太子湾钓鱼台酒店则换牌成“美高梅”。


还有今年7月27日正式开业的抚仙湖宝麗湾酒店及度假村,原是寒武纪铂尔曼酒店换牌而来,早在2019年便官宣了其入驻信息,2021年传出消息酒店已大体竣工,但最终还是未能落地。直到今年传出换牌消息,并在开业典礼现场,以独立酒店品牌身份与独立酒店联盟璞富腾酒店及度假村签约,加入国际奢华酒店阵营。


都说酒店管理公司和业主的合作关系就像处对象结婚,合则结,不合则分,像上述“结婚即分手”的案例并不少,频繁更换“配偶”的更是数不胜数。据厚海数据平台最新数据,2024年全年,共有1,572家中档及以上定位酒店经历了品牌变更,涉及253个城市,近15.8万间客房规模。品牌变更涵盖了344个酒店品牌和132家酒店管理集团。其中中档定位酒店仍占据较大份额,共有1,186家酒店经历品牌变更,中高档酒店品牌变更占比为23%,高档酒店占比13%,而超高档及以上的品牌变更占比约为2%。


不难发现,酒店换牌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行业常态,大部分是出于对经营效果的追求,希望找到对标品牌。例如,此前一业内人士向空间秘探透露,杭州某希尔顿逸林酒店预估换牌希尔顿酒店,原因是酒店物业底子扎实,希望匹配更高端的酒店品牌。但是,像上述这些尚未开业,甚至开业不久便换牌的案例,则不属于正常现象,其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一是业主资金问题,酒店前期投入较大,或是高成本低效益的错误行为让资金链不断紧绷导致断裂,无力支付品牌管理费,无奈品牌只得提前终止合作,杭州径山都喜泰丽汤泉酒店据业内人士透露,便是因业主债务问题中止合作,需业主重新找品牌合作。


业主与品牌,在当下无疑是相伴相生的关系。业主自身实力足够,也能保证酒店的长久发展,近年来因地产发展问题,不少酒店案例主要系业主资金问题,一些酒店甚至直接走向烂尾结局,典型如酒店界的大业主富力、苏宁等。据了解,天津南开区一富力万豪酒店,因资金问题已暂停施工;还有当年万众瞩目的南京柏悦酒店项目至今仍未落地。


二是业主方与管理公司经营理念存在较大分歧。在全权委托酒店管理模式下有一个基本的商业原则或是合同的基础——就是业主必须要按照品牌方的品牌标准设计、建造、装修以及运营酒店。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条款——业主方在任何时候都需要遵循管理方的品牌标准,并且管理方有权予以更新、调整。如一些酒店管理方也会要求业主从管理公司推荐的设计公司名单上挑选设计师。因为这些设计师和他们合作过,对于掌握和实现品牌标准有更多的经验。但对业主方来说,这些设计公司的价格往往比较高,由此容易引发分歧和矛盾。


三是属于“过河拆桥”型恶劣行径,缺乏基本商业契约精神。据一资深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业主企图借品牌之名抬升物业价值,一旦目的达成,便试图甩开管理方“自己干”,其中手段多不胜数。


无论是资金问题,还是理念分歧,抑或是无契约精神的“过河拆桥”行为,其根本往往源于业主对专业运营的轻视和对短期利益的过度追求。觉得一些知名酒店品牌的一套,自己能很好学会,之后便不需要花冤枉钱,踢开自己干就行,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图片

深圳湾安达仕酒店


3

酒店投资为何必须告别“鼠目寸光”

ChapterThree



酒店是一项长期资产,而非快消品。其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品牌背书、系统运营与专业管理。频繁“换牌”看似是业主的主动选择,实则是短视行为下的被动结局。


酒店集团所提供的,远不止一个品牌名称,更是一整套经过全球验证的运营体系:从服务质量控制、会员渠道输送,到人才培训与品牌营销,每一个环节都需深厚积淀。业主若以为“挂个牌就能赚钱”,或自以为“可轻易复制”,实则是低估了酒店行业的专业壁垒。


正如米其林餐厅的成功不止于食谱,更在于对细节的极致掌控——酒店管理同样如此。以世界知名酒店集团万豪国际为例,许多客人能够放心选择万豪国际旗下新开业的酒店,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别处体验过万豪的服务,这种信赖源于万豪国际集团对标准化的坚持,而这些标准化服务来源于几百处细节的长期积累:


万豪国际集团创始人约翰·威拉德·马里奥特对任何工作都有详细的规定,对万豪标准操作程序会细节到提问厨师“土豆丝煎饼在烤架上翻几次”的问题。


万豪国际集团前CEO“小万豪先生”小比尔·马里奥特的母亲会花一天的时间在汽水店调查,发现“洗啤酒杯的时候如果加点氨水,杯子会洗得更亮更干净”,观察苏打制作机发现“碳化作用里面的圆球,每周至少要清洗3次才能保证完全清洁。不然,整个机器都会阻塞”。


小比尔·马里奥特本人在经营管理第一家酒店“双桥汽车酒店”时,发现酒店不起眼的塑料纸板冰桶是一笔相当大的数额支出,会将原本不多的利润蚕食一空,于是将塑料纸板冰桶改为永久性金属冰桶放置到每间客房,才成功控制住成本。


这些源于实践的细节,化成了万豪国际旗下酒店的标准化服务,经验教训告诉他们必须坚持这些标准。也正是万豪国际集团一直以来对细节的极其重视,保证了稳定的质量,稳定的质量带来了顾客的高满意度,顾客的高满意度带来了高入住率、重复消费率和良好的房价保证,酒店业主和特许经营者随之获得可观的利润和投资回报。


这些长期的积累与经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那些真正实现资产增值与品牌溢价的案例,无不是业主与管理方长期信任、专业分工的结果。例如,华润集团作为奢华酒店的大业主,旗下诸多酒店始终由凯悦酒店集团专业运营,打造了多所知名奢华酒店,像深圳湾安达仕酒店,位列2025年中国酒店前20强,是少有的能和同城集团头牌柏悦争锋的安达仕酒店,也是深圳湾不容错过的奢华居所;合肥君悦酒店,是安徽省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奢华酒店;大连君悦酒店,占据了大连奢华酒店头牌的位置近十年……


相反,那些试图在“借牌”后甩开品牌方、转向自营的业主,往往结果不尽如人意。如某集团将某国际品牌管理的度假酒店在换牌自营后,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酒管公司,尽管硬件依旧,却因缺乏系统支持与专业管理,和会员导流,入住率与房价大幅下跌,最终不得不重新寻求品牌合作。


更不乏一些业主,因缺乏专业判断,在没有品牌支持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改造,结果陷入“改造-换牌-再改造”的恶性循环,如某些二、三线城市的高端项目,五年内连续更换多个品牌,不仅没提升资产价值,反而因反复停业装修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图片

深圳湾安达仕酒店


综上,酒店行业已步入专业化、精细化运营的时代。“挂品牌”只是合作的起点,而非终点。酒店行业的“新婚即分手”剧集,不应成为常态。无论是业主还是品牌,都需重新审视合作的意义:不是短期利益的交换,而是长期价值的共创,真正成功的酒店项目,从来都是品牌与业主共同投资时间、信任与专业能力的结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酒店业走向成熟与理性的必经之路。


图片
来源 | 空间秘探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