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传承红色基因,矢志为民服务
最新动态
传承红色基因,矢志为民服务
2025-09-119
图片

1915年4月,四川省仪陇县一户张姓贫苦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儿。7个月后,母亲因病去世,将他过继给叔父抚养。因家里贫穷,男孩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婶母为了让他铭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1933年,张思德参加红军。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在川西地区,他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过草地时,部队粮食紧缺,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但草地上毒草丛生,要识别出一种能吃的野草,会付出很大代价,轻者中毒,重者死亡。张思德总是抢着尝野草,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

1937年,张思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始终对党忠诚、敢于牺牲、任劳任怨、服务群众。

1940年,张思德被安排担任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班长,当时通信条件很差,传达命令、传递信件主要靠两条腿来完成,而他总是“抢着”送信。一次送信途中遇上大雨,为了防止雨把信淋湿,他脱下布鞋,将信塞在鞋帮子里,把两只鞋对口扣在一起,夹在腋下,光脚冒雨前行,按时保质地完成了送信任务,自己却被淋成“落汤鸡”。

图片

张思德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关爱战友。当时,陕北粮食短缺,为了让班里的战士多吃一些,张思德每次吃饭总是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地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他还经常帮助战友打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补洗衣裳、采药防病。在他的带动下,通信班成了先进班。

张思德将群众利益看得很重。一次,他和战友前往离延安上百里地的村镇买猪。在往回赶猪途中,有猪病倒了。他连忙向附近的老乡求助,给生病的猪治疗,然后趁夜继续赶路。走了很长一段路,天亮时,张思德和战友突然发现他们错赶了老乡的猪。他立即折返几十里地把猪还给了老乡并诚恳道歉,回去后又向组织作了检讨。

1942年秋,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并为中央警备团,张思德被分配到1连2排4班当战士。团总支书记找张思德谈话,问他当战士有啥想法。张思德腼腆一笑:“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为了响应大生产运动,张思德想到自己有开荒、烧炭、种地的经验,主动申请执行生产任务,前往安塞县石硖谷参与建设生产农场。在荒山野岭开辟一个农场谈何容易?动员会上,张思德带头发言:当兵的,打仗都不怕死,从事生产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有不怕死的精神,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

哪里最苦最累,张思德就出现在哪里。11个人的烧炭班里,真正烧过炭的仅张思德一人。作为“技术指导”,他带领烧炭班克服重重困难,在实干中摸索、总结。从建窑、伐木到出炭、捆扎、运输等工序,他全程调度指导。

图片

开窑出炭非常辛苦,烧炭必须注意火候。为了烧好炭,张思德吃住都在窑边,晚上也要爬上窑顶几次。当时烧一窑炭一般要用10天,他和战友们将工期缩减到7天。窑里极度闷热,每到出炭时,他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有时木炭还没完全冷却,他就冒着高温,用破布包手,钻进狭小的炭窑里捡炭。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挖到中午时,窑顶突然掉下几块碎土,张思德发现情况异常,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瞬间坍塌,把他埋在了下面。战士们和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三天后,延安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

在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后来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篇演讲稿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弘扬开来。自此,张思德的名字便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紧密相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并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生命线和重要传家宝。正是奉行这一宗旨,践行群众纪律,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涌现出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张桂梅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张思德精神也成为红色符号——陕西省延安市张思德消防服务队、四川省南充市张思德服务联盟等服务队伍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新征程上,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和接踵而至的外部风险挑战,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立场始终没变。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新时代创造出经得起群众检验的实绩,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编辑:张驰

插图: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纪委监委

校对:张颖楠


参考文献:《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毛泽东著 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新华网、《求是》、《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军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延安日报》

图片
来源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