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档次的酒店,在同样的城市和地段,可以因为品牌的不同、经营管理的差别,卖出差别很大的房价,这是我们在互联网还没有兴起时代的认知。现在是预订平台化,信息透明化,消费者在预订酒店的时候,除了选择地理位置、品牌,还会关心这酒店是新开的,还是老酒店哪一年装修的,一般都会选择成色新的酒店,在消费者的认知里,老的酒店设备设施、家具、用具往往过时,体验不佳。正因为此,酒店花钱装修完后,第一件事,就是通知预订平台更新装修年份信息,因为这一更新将直接影响酒店的房价提升与投资回报。
最近在一个培训班上听到一位业主在述说,最近花了500万资金更新改造了自家96间房的中端酒店,但预订平台不接受更新年份的更改的申请,理由是投资方保留了原装修品质极佳的木制地板,因为此审核没通过。还需要找关系去疏通预订平台,看来目前平台都是强势的一方,拿捏着酒店的价格。
关于预订平台上各家酒店标注的开业年份和装修年份,笔者在携程网搜索了上海和广州两地的同地段、好品牌的酒店,确实发现,除了个别品牌,多数品牌的售价高低还真是和开业时间及装修时间有关。
今天在携程网上搜索到的,国内品牌广州花园大酒店(2019年装修),最低售价784元、白天鹅大酒店(2015年装修),最低售价818元;国际品牌W酒店(2013年开业),最低售价1108元,文华东方酒店(2013年开业),最低售价1349元,柏悦大酒店(2015开业),最低售价1310元,都不如2019年开业的瑰丽酒店,最低售价1744元。
再看上海,同样的香格里拉品牌,浦东香格里拉(2009年装修),最低售价1129元,前滩香格丽拉(2021年开业),最低售价1516元,金茂君悦大酒店(2014年装修)最低售价1154元。
因为开业年份和装修年份的长短而影响品牌酒店的售价问题,在其他国家没有如此明显,在国内,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确实存在一些经营有年份的酒店在价位上难以与耀眼的新开酒店竞争的情况。这是背后市场阶段性的、消费心理的、运营理念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而其他酒店市场发展较早、新增酒店缓慢的地区和国家,情况有所不同。就这个问题,是本文探讨的要点:
一.市场发展阶段与竞争格局
国内的酒店高端市场,被地产业催生了一大批酒店,如此快速扩张在其他国家是不存在的。新开项目往往在设计和硬件上投入巨大,在定价方面更具优势。部分老酒店因为硬件老化、装修风格不再时尚而选择降价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像新加坡,酒店市场格局相对稳定,新增供给有序,竞争更侧重品牌、服务和管理效率,不会因为酒店开业年长而卖不出价。
二.消费者认知和品牌价值
国内的部分消费者一直存在“新既是好”的消费心理,愿意为崭新的设施及流行的设计支付溢价,部分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其品牌溢价能力很强。而一些国内老牌酒店,有的曾经有过辉煌,其品牌资产和历史价值可能未被市场充分认可,其价值难现。在欧美市场,许多酒店经过多年积累,其品牌机制(代表特定的服务、体验和历史)已经深入消费者之心,消费者愿意为这些认可的品牌支付更高价格。老酒店的历史感、独特设计风格(如经典建筑、传奇服务)本身就成为其溢价资产,这在国内稀有案例。
三.经营理念与维护投入
国内一些老酒店,特别是部分国营背景的酒店,可能在持续创新、更新改造和精细化运营方面动力不足,倾向于通过价格战或对外拓展来增加收入,这方面,锦江集团就是最好的案例,花费大量资金收购国外的品牌来发展加盟数量,而不愿投入资金更新改造多个有历史价值的老酒店。而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通常比较重视品牌的长期价值,在财务制度上酒规定每年在总营收基础上,按百分比提取“更新改造基金”,用于对酒店的定期翻新和升级(地产投入的部分国际品牌,投资方也有拒绝持续投入)。设备设施陈旧、缺乏新意的老酒店当然是卖不出价了。
国内的经典建筑,经过重金投入,挂上国际品牌,价值溢价彰显,上海的和平饭店和正在挂牌费尔蒙更新改造大连宾馆,会是这类案例。这两个案例说明,经典老酒店要焕发青春重拾价值,除了投入资金,更需要加持品牌。以下图表概括了阐述的观点:
行业各地发展并不均衡,目前不少地区出现数量过剩,严重影响酒店档次该有的售价,供大于求的经济规律不是一个行业可以颠覆的,只是有时间差体现而已,没有足够的盈利的酒店势必影响对于持续经营的更新改造投入,如此这般是恶性循环,导致酒店价格和价值的偏差,影响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当下很多国外旅游者在中国住宿以后惊呼:酒店价格太便宜了,简直是全球酒店的价格洼地。(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