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成文的做法:开会,就要有人陪。也不管这会与自己有没有关系、关系大不大,无关单位领导也有参会任务。不仅有参会任务,甚至还要求“一把手”捧场。比如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一把手”参加“抗旱会”“创卫会”,工信部门“一把手”参加“招生会”“防疫会”,如此种种。
在基层,“陪会”现象很普遍。很多基层干部参加的很多会议,并不一定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关系,但往往又有参会的“硬指标”。不“陪会”就会被批评,甚至被约谈。同样的内容反反复复多次开会传达,而且每次都是“一竿子到底”,开多少次会议,基层干部就要陪多少次会,哪有时间去田间地头、工厂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在一些人员配置少,领导职数少,级别高的单位,甚至为了参会而发愁;参会,陪会,在一些单位,甚至变成了无形的压力。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指出:“严控参会人员范围、层级,只安排与会议主题密切相关的单位参加,不搞层层陪会。”该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来,无关的人员不凑数,这无疑是为基层减负的务实之举。
该谁参加的会谁参会,不搞陪会,才能增加“会议责任感”。只为迎合上级的“陪会”,无疑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