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荒废十几年,松赞改造王澍云南首作,大师作品重生
最新动态
荒废十几年,松赞改造王澍云南首作,大师作品重生
2024-07-14121

转自公众号:外滩TheBun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Tg5NTAxNA==&mid=2247865980&idx=1&sn=a0fcebab6ea83dfb58a7664e60688d38


本文授权并转载于微信订阅号:外滩TheBund,作者 | 外滩君








 
房子落成之后,它的故事才刚开始。

最近,昆明市中心一座荒废了十几年的房子,终于要被“藏式酒店大师”松赞接手改造

大家才发现,这座默默无闻的房子,出自王澍之手。他是有“建筑学诺贝尔”之称的普利兹克奖中国的唯一获奖者。这也是他在云南的首个作品。

然而这座造价4亿,面积2万多平的建筑,自从2012年落成之后,到现在已经空置了十多年。中间甚至连名字都改过多次:和韵休闲中心、三真不二、对弈山庄……

在社交媒体上,它还一度被贴上了“废墟打卡”的标签。


大师作品一直以毛坯的状态闲置,让人唏嘘。
10多年后,它终于迎来了一个靠谱的入驻者。作为以藏式美学闻名的酒店集团,松赞将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总部,对这里进行改造。
王澍原有的建筑主体和动线将被全部沿用,但是新的外立面会变成松赞标志性的滇藏特色。




市区中的“石林”

将变松赞新总部


和韵休闲中心位于昆明闹市区,建筑的外表通体灰白色,由10座造型各异的小楼共同组成,远远望上去就好像一座石头城堡。

楼栋之间,还使用了同样灰色的水泥柱点缀,别致的布局,搭配表面覆盖的绿植,仿佛极富云南色彩的“石林”从昆明市区中长出。

但建成至今12年,它一直就没有完全使用过,长期处于毛坯状态。
最近有人到访,只看到庭院中植物疯长,有些露台都被完全包裹。斑驳不堪的墙壁,更是已经出现了裂纹。
在沉寂了许久之后,松赞接下了这次改建的任务

从云南到西藏,无论是采用藏族传统石木结构设计的南迦巴瓦山居,还是营造出无限接近于自然感受的普洱绿谷,松赞的作品,充满了它自身的标志性元素。

从这次的改造方案来看,松赞依旧维持了自己古朴而又绚丽的藏式风格。在几乎保留建筑原有面积和层高的基础上,赋予了其全新外观。

开裂的墙面将被填补,弧线型屋顶原有的青灰外表也被重新粉刷,以实现整体统一的氛围。

南侧的外立面被全新的白色与深红色调所取代,而北侧的窗墙也由原有的纵向分隔,变成了大开合的设计。

改造前后对比

这座建筑不再只是市中心生长出的“石林”,而是进一步融合了云南的自然和藏文化的五彩。





4亿造价,大师手笔

却为何沉寂?


2012年6月,造价约4亿元的和韵休闲中心落成

在此前没多久,当年的普利兹克公布,5月份,王澍才在北京参加完颁奖典礼。

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可谓既精准,又恰到好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讨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
“但王澍的作品超越了争论,(它们)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并具有世界性。”
因此,这座由大师设计的建筑,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有人把它比喻为红塔基地对面“很鲜艳的几朵云”;也有人说:“白色的房子,就好像外星飞船降落在地球上。
此前的王澍作品不少,但基本都是在浙江省内完成。因此,他2008年接下这个任务之时,对自己而言,同样是一个突破。

第一次走出浙江的王澍,呈现了一个与当地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在这里,到处都能看见“云南”的影子。

在和韵休闲中心,他把大量的本土元素融入进其中。小孤峰建筑致敬石林自不用多说,用石坎点缀的直线,灵感也是来源于当地的元阳梯田。

但走近以后才会发现,这座建筑还在古朴中透着现代:高低错落的白色外墙,还有层叠掩映的砖石,让园区之内随处充满着江南的气息。

内向型设计的滨水庭院,也被高度贴线的建筑布局围合,营造出园林的效果。走在里面,可以乘船到达每个角落,就好像“穿行在苏州的狮子林”。

同时,王澍依旧坚持着自己一直以来的美学。细节之处使用了大量回收材料的设计,更是和他过往的著名作品如出一辙,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博物馆。

但和韵休闲中心的运营状况始终不佳,只有入口处的大厅,作为某个插画设计公司的办公地点被使用。在整个园区之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这座外观别致的建筑,也总是鲜有人到访。

在2018年的时候,曾有人特意前去逛,看到的只有门前冷落车马稀。更不用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干脆都不对市民开放。

2020年,有人发现了这里很适合拍照,“非常出片”,但不少想来打卡的游客,却直接被保安拒之门外。




建筑落成之后

“人”的存在更重要


其实放眼全世界,像和韵休闲中心这样的例子一点都不少见。

许多大师制作的建筑,却最终因为招商和运营的缺失,而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同样是普利兹克得主,矶崎新上海曾经设计了一座巨大的商业综合体——喜马拉雅中心30亿元的成本,堪称天价。

刚建成之时,这个作品风头无两,标签无数——“中国九大地标建筑”、“最新时尚旅游地标”,几乎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片区域的人流。

但面对这座大热的设计作品,管理方的运营却不尽如人意。文化、展览、购物,几个板块各自为战。如今的喜马拉雅中心,几乎成了一具空壳

在2011年的广东惠州,香港建筑事务所O Studio还曾经建造了一座“种子教堂”,坐落在市郊的罗浮山。

这座通体灰色的建筑,曲线墙体一分为三,东南侧用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开洞,在每个早晨,都能把曙光引入到教堂内部。

这个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当年还获得了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奖的境外建筑全年大奖。

但几年之后,这个曾经吸睛的种子教堂,已经化身成了一座“道观”。建筑中央摆放着玉皇大帝的塑像,原本种满植物的花园,也被人们烧香后所留下的香灰、木签覆盖。

曾经颇具设计感的作品,同样由于运营不当,直接沦为了一座普通无比的建筑。

大师们给人类留下了无数佳作,然而完工之后,“人的使用”往往还更重要。

正如贝聿铭所说:建筑并不只是一个被欣赏的物体,它更“必须融入人类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才会和建筑交互、交融,然后一起成长。

王澍设计之初想要呈现的,是一个“地域性与现代性深度结合”的建筑。之所以这十多年里,房子都没有投入使用,更多还是在于业主的运营和管理。

虽然可惜,但这也并非建筑师的问题。

如今松赞的接手,也是各方所乐见王澍的设计表达,被松赞重新呈现,建筑被真正得到使用,自然是一件幸事。

或许与人的关系,也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那个部分。




文、编辑:夏尔

部分图片来源?黄迪,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外滩TheBund






Christopher Nolan / 温子仁 / 乌尔善  

役所广司  / 杜可风 / 叶锦添 

蔡国强 徐冰 / 空山基 / 盐田千春

陈丹青 / 梁文道 / 金宇澄 / 马伯庸 

刘香成 / 李娜 / 谭元元 / 许知远 / 刘擎   

Thomas Heatherwick / Marshall Strabala

马岩松 蒋友柏 / 庄子玉 / 卢志荣


特别企划

外滩 X AIGLE  戚山山  / 徐莉佳 / 谢柯

星巴克创始人 / 新世界设计部总经理

梁建章 / 杨邦胜  




纽约大松果 / 拉斯维加斯大球 / 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

成都蔚蓝卡地亚 南京越城天地 北京缦合 / 珠海华发 

弘安里 / 士林润园 / 保利世博天悦 

老市府大楼 / 武康大楼 / 沙美大楼 / 上音歌剧院 

新天地 / 洛克外滩源 / 西岸金融城 / 西岸凤巢

K11 MUSEA / 德基美术馆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公寓 

伦敦 STAGE 伦敦 Whiteleys 

仁恒海上源 金地嘉峯汇




Cartier 摄影展 / SAINT LAURENT 时尚展  

Porsche 风格空间 / MIUMIU 逆袭 

Lululemon 话题单品 /  Supreme 中国首店

新荣记出海东京

日本购物潮 / 香港人北上购物  

高跟鞋被抛弃 / 牛仔裤失宠 




来源 | 外滩TheBund

阅读原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