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纪念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最新动态
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纪念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2025-08-152
图片

图片
今天是2025年8月15日,一个值得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

1945年8月15日,日本电台播出了裕仁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图片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正式投降


虽然和平已久,但伤痛就在昨日,印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

“八年烽火起芦沟,一纸降书落芷江”。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日本法西斯的种种暴行,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

轰炸、屠杀、活埋、强奸、活体实验……日本侵略者甚至连孩子都不放过!直到今天,日本右翼仍试图为战争翻案!


美军随军记者用电影胶片

记录了“芷江受降”全过程


日本公开裕仁天皇

停战诏书原版录音



下面一组图片,再现了日本签署投降书的情景

图片日军投降代表穿过观礼人群


图片日军投降仪式在孙中山画像前进行


图片冈村宁次步入投降仪式会场


图片

日本投降仪式


图片

何应钦(左)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


图片

根本博率领幕僚廿一员举行献刀礼


图片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在投降书上签字


△日本投降书(部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幅经典油画的全貌(请将手机横过来):


图片




图片





一、为什么是8月15日?


很多人会将“日本投降”与“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混淆,实际上这两个日期分别对应不同的历史事件: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时,日本裕仁天皇亲自录制《终战诏书》(原名《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并通过日本放送协会(NHK)向全国广播。诏书中虽未直接使用“投降”一词(日本官方最初称“终战”,即“战争终结”),但明确表示接受中美英三国于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履行战争责任),实质上标志着日本对盟军的投降决定。这是日本首次向世界公开承认战败,全球反法西斯阵营和饱受侵略的各国人民欢欣鼓舞。

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向同盟国(包括中国)无条件投降。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与美、苏、英等国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此后,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国际)。

8月6日与9日:原子弹的警示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代号“小男孩”“胖子”),两座城市瞬间化为废墟,造成约20万人伤亡(包括后续核辐射死亡)。这是人类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其毁灭性威力加速了日本投降的决策——但根本原因仍是中国人民14年抗战(尤其是敌后战场的长期消耗)和苏联对日宣战(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主力)。


二、日本投降的背后


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日本的投降绝非偶然,而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斗争的结果,其中中国的14年抗战(1931—1945)是东方主战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 最早抵抗法西斯的国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随即展开局部抗战(如东北抗日联军在零下40℃的林海雪原中与日军周旋)。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已独自抵抗日本侵略长达6年之久——比欧洲战场(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早8年,比太平洋战场(1941年珍珠港事件)早10年。

2. 牵制日军主力,减轻全球压力

整个抗战期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70%以上(最高峰时达94%)。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虽分兵东南亚,但在中国战场仍驻扎约100万兵力(如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若无中国军民的长期消耗,日军可能将更多兵力投入欧洲或太平洋战场,盟军的作战压力将成倍增加。

3. 重大战役与牺牲

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言)、台儿庄大捷(正面战场首次大胜)、武汉会战(迫使日军停止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伤亡超320万人。

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晋冀鲁豫),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平型关大捷(首胜日军)、百团大战(歼敌4万余人)振奋全国;东北抗联在极端恶劣环境中与日军血战,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剖开他的胃部,发现里面只有草根和棉絮……

整体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军人约380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仅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就有30万以上同胞遇害。


三、日本投降的真相:从“顽抗”到被迫认输


日本宣布投降并非“主动悔悟”,而是被逼无奈的结果:

盟军的全面反攻:1944年起,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如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逼近日本本土;苏联红军在东线横扫纳粹德国后,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百万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仅一周就歼灭日本关东军(原日本精锐部队)主力70万人。

本土危机:美国对日本实施“饥饿战术”(切断海上运输线)和战略轰炸(如东京大轰炸,造成10万人死亡),日本国内粮食短缺、工业崩溃,民众生活陷入绝境。

原子弹的威慑:广岛、长崎的核爆虽加速了投降决策,但根本原因是日本已陷入“四面楚歌”——中国战场拖住主力,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苏联红军直逼东北,本土面临毁灭性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最初发布的《终战诏书》避重就轻,只提“终战”不提“投降”,甚至美化侵略为“为东亚解放而战”,试图掩盖战争罪行。直到后来在《降伏文书》(即投降书)上签字,才正式承认无条件投降。


四、为什么我们必须铭记8月15日?


8月15日不仅是一个日期,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侵略者的残暴与和平的珍贵:

1. 铭记侵略者的罪行

日本侵华期间犯下不可饶恕的暴行: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害)、731部队细菌战(用活人做实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重庆大轰炸(造成数万平民死亡)……这些罪行铁证如山,不容否认或美化。

2. 铭记先辈的牺牲

从东北抗联的杨靖宇、赵一曼,到正面战场的张自忠、戴安澜,再到敌后战场的狼牙山五壮士、八路军普通战士……无数中华儿女用生命换来了胜利。他们的名字或许平凡,但他们的精神永远镌刻在民族记忆中。

3. 珍视和平,反对重蹈覆辙

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如局部冲突、军国主义思潮抬头),日本部分政客至今仍在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防止悲剧重演。

五、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该怎么做?

纪念8月15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学好历史:通过课本、纪录片(如《东京审判》《二十二》)、抗战纪念馆(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真相,拒绝“历史虚无主义”。

传承精神: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团结、牺牲、坚韧。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如学习挑战、未来责任)。

守护和平:当我们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奔跑时,要记得这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对内团结同学,对外尊重不同国家文化,做和平的传播者;遇到歪曲历史的言论,勇敢说“不”!

图片







8月15日,是胜利的日子,更是反思的日子。它提醒我们:和平从来不是天赐的,而是用斗争换来的;发展从来不是轻松的,而是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让我们以史为鉴,努力学习,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栋梁之才,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这和平,由我们守护!”


图片

来源 | 语录学习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