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为什么越来越多酒店开始重视RevPAG了
最新动态
为什么越来越多酒店开始重视RevPAG了
2025-07-182
图片

本文授权并转载自微信订阅号:准聚数据,作者:准聚数据团队

图片


在大多数酒店的经营报表中,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依旧是不可动摇的核心指标。它以可售客房为基准,衡量单位时间内房间带来的收入效率,兼顾了价格与入住率两个关键变量。对商务酒店而言,RevPAR依然是一个高效、精准的衡量工具。


但当我们将视角转向度假酒店,情况就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因为度假酒店卖的不只是“房间”,而是一段沉浸式的旅程——客人来的不是一个人,也不只是为了住一晚。他们可能是一家四口、三代同游、情侣结伴,带着宠物、行李和度假的期盼。房间,只是他们旅程的起点。


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RevPAG(Revenue per Available Guest,每位宾客的可用收入)应当被纳入更多度假酒店的经营视野。它不仅是一种指标,更代表了一种经营逻辑的更新:从“以房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核心”。


举个例子:同样是一晚售价2,000元的客房,城市酒店住进一位商旅人士,点了个外卖、早上赶早班机离开;而度假酒店住进了一家三口,孩子参加了儿童营地,妈妈做了SPA,爸爸预订了酒店晚餐,全家还买了两只玩偶作为纪念。


在RevPAR的世界里,这两者并无区别,都是“2000元/间夜”。但在实际收益中,后者的价值可能是前者的两倍甚至三倍。


RevPAR,是对“物”的管理;RevPAG,才是对“人”的度量。在度假酒店这个强调情绪价值、非房收入和复合消费的场景中,RevPAR只讲了一半的故事。


RevPAG并非新鲜概念,却长期被中国酒店业忽略。它以宾客数为单位,统计人均带来的总收入——包括房费、餐饮、SPA、活动项目、零售等,是一种更能反映“宾客价值”的指标。


它更适用于以下几类酒店场景:


亲子度假酒店:儿童营、亲子下午茶、玩具零售等带来高比例的非房收入;


高端疗愈酒店:注重个体服务,如私人教练、冥想课程、草本疗浴等;


中高端精品度假村:强调个性化体验,住客非房消费频次高;


多代家庭出游场景:客房数并不能代表服务负载,RevPAG才更公平。


在这些类型中,每一位宾客都是一张价值票。他们的消费行为是被设计、被影响、被引导的。这也意味着:酒店不是在卖“一个空间”,而是在服务“一个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房+早不再是标配,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用“房+体验”打包销售。早午餐、精致下午茶、草本足浴、亲子活动、手工课程……这些“组合拳”不仅提升了人均消费,也拉长了宾客停留时间。


好的打包,不是简单捆绑,而是围绕“谁来住”“为什么来”做分层设计。儿童票、长者包、情侣套装、宠物友好套房——每种人群的背后都是细分化的RevPAG机会点。

图片


一个被忽视的消费点位,也许就在大堂走廊。入住时赠上一杯特色迎宾饮,可以自然开启宾客的消费旅程;房间内预留SPA预约小卡片,是推动二次消费的绝佳触点;儿童活动支持扫码报名,而非前台登记,更能体现贴心与高效。


度假酒店的RevPAG,不是等客人“自发消费”,而是通过精妙的动线与触点,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地开启消费行为。让他们感知价值、认可体验,再心甘情愿地为此付费。

图片


RevPAG的背后,是对客群结构与消费行为的深度理解。谁是高价值客户?谁是低消费但复购率高的?如何利用数据分层管理,精准营销?哪些客人偏好SPA,哪些客人偏好定制路线?掌握这些,不仅能帮助优化产品组合,还能在预算季精准预测收入结构。毕竟,一个年消费10万元的复购客人,比一间高房价却只住一次的游客,更值得精耕。


对于许多正在开发、筹建或寻求融资的度假项目来说,RevPAG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补充指标”。在业主眼里,房间数、房价、入住率构成了RevPAR逻辑,但真正能带来溢价的,是宾客的满意度、复购意愿与延伸消费。这部分价值,RevPAR捕捉不到,而RevPAG可以。特别是在高客单价、低密度、高服务成本的度假型项目中,RevPAG能够更好地反映“人均盈利能力”,从而在商业模型中为项目估值、管理模式选择、运营预算提供更合理的参考。


图片


RevPAG不是用来取代RevPAR的,而是在越来越强调人本运营、复合消费和情绪价值的今天,为度假酒店提供一个更适配的经营标尺。这不仅是一个经营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对服务本质的回归:我们不是在卖空房,而是在为一个个鲜活的人创造一段可被记住的旅行。


图片

来源 | 准聚数据团队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