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决胜未来(上):谁才是中国上市酒店集团的真正“进化者”?
最新动态
决胜未来(上):谁才是中国上市酒店集团的真正“进化者”?
2025-07-142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永不停止的自我进化。


开篇:从规模战到能力战,行业竞争逻辑生变

重塑驱动了中国酒店行业的转型——从野蛮生长的时代步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未来十年,唯有构建动态能力体系的企业方能真正脱颖而出。

规模扩张与低成本曾是行业主导模式,但如今仅靠门店扩张或低价策略已难以为继。伴随消费升级、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白热化,酒店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正从单一优势向多维能力平台升维。未来,谁率先构筑动态进化的能力体系,谁就能在行业洗牌中赢得主动权。全国性“航母级”巨头、区域国资、新兴民企三大阵营各展所长,共同勾勒行业新图景。而最终能穿越周期、引领新生态的,必是那些不断锤炼自我进化能力的企业。

 一、行业总体观察:群山林立,三大类型雄踞

当前中国A/H股上市酒店集团可以清晰分为三类:

全国性“航母级”巨头(如锦江、华住、首旅如家):拥有全国乃至全球布局、多品牌矩阵和强资本运作能力,是典型平台型扩张代表。

区域/资源型国资集团(如金陵酒店、华天):多起步于地方国资和高端资源,深耕区域市场,政商服务能力强,但创新动能相对不足。

创新成长型民营集团(如君亭、亚朵):主攻新兴细分市场,以轻资产、内容创新和体验驱动迅速成长,目标高溢价中高端消费群。

三足鼎立,不仅是行业现象,更呈现为能力结构和行业格局的动态演化。

二、2024集团化的数据与趋势——水面之上与水下深流

(1)主要财务及市场表现

RevPAR整体下滑,各集团分化加剧,亚朵逆势坚挺。

营收增速,仅华住、亚朵、金陵、君亭正增长,其中亚朵高达55.2%;其他集团出现下降。

净利润,仅华住、亚朵实现增长。

市值变化,亚朵异军突起,其余均承压。

单房市值/排名格局,头部企业与单项冠军没变,但腰部、尾部不断流动,泛“平台型赢家通吃”特征持续强化。

(2)结构变化的信号

高端酒店与全服务型回温,全服务型饭店增速提升至28%。

中端酒店步入平台期,增速放缓、爆发式扩张趋于极限。

客房结构变化,高端占比提升,中端增幅下降,行业将迈向高品质、体验驱动的新阶段。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大环境看似静止,底层结构其实在发生分化与错位。

三、三大类集团核心能力对比

1. 品牌矩阵:从单一到全域,构建增长生态圈

航母级巨头:构建品牌矩阵,实现从经济型到高端的全面覆盖;以多品牌战略触达全客群,兼顾引进与自主开发,产品线完整布局。体系虽庞大,亟待强化品牌个性以突破同质化。  

区域/资源型国资:坐拥地方强牌,主攻中高端市场,辨识度突出但创新乏力,品牌老化趋势显著。  

创新成长型:以文化/生活方式树旗,精于场景营造与IP打造,溢价能力强劲。如亚朵锚定"生活方式",君亭深耕"城市文化休闲",凭差异化定位破局。  

点评:全国巨头以"全覆盖"掌控市场,区域国企固守本土优势,民营创新借"内容+体验"抢占高地。品牌组合既是产品线的延伸,更成为抗风险能力的护城河。头部集团通过细分市场精准渗透目标客群,实现流量内循环与溢价能力双提升。

 

2. 数字化赋能:从工具到平台,重构用户价值

航母级巨头:数字化已从“加分项”转变为“平台底座”,头部企业通过会员体系、智能运营和数据驱动构建“数字护城河”。华住会(2亿+会员)、锦江WeHotel、首旅如家“如旅会”形成高粘性私域流量池。  

区域/资源型国资:数字化与会员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依赖传统资源与老客户,创新度偏弱。  

创新成长型:体量虽小但玩法新颖、社群活跃、复购率高。君亭聚焦现场体验,亚朵深耕线上社群与会员权益。  

点评:巨头依托“流量池”,创新企业发力“用户黏性”,国资更多仍停留在守城阶段。

 

3. 资产模式:从重到轻,平衡规模与风险

航母级巨头:轻重资产结合并行,资本运作、证券化和并购手段娴熟,发展既快又稳。  

区域/资源型国资:重资产为主、倾向自持、扩张较慢,资本运作能力偏弱,依赖政策红利和存量盘活。  

创新成长企业:聚焦轻资产与管理输出,赋能存量物业,抗风险能力仍显不足。  

点评:核心能力在于轻资产输出与资本运作。"轻重结合"已成行业主流,头部集团通过管理输出、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巨头依托资本壁垒高筑,国资稳守存量基本盘,创新民企精耕细作,现金流与运营效率并重。轻资产化增强抗周期能力,但需同步强化品牌管控体系与标准化能力。

 

4.服务创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打造体验壁垒

创新成长集团:如亚朵深耕社群与IP运营,君亭聚焦文旅体验,共同引领新青年审美与归属感。  

航母级巨头:锦江、首旅依托标准化培训体系与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合,高效平衡规模化与个性化。  

区域/资源型国资:精于会议与大客户服务,但体验创新稍显乏力。  

点评:服务是酒店业“唯一无法外包的竞争力”,头部集团正以差异化体验破局。“心智认同”与“感知价值”的塑造,新兴集团更为娴熟,传统集团根基扎实却鲜见突破。未来竞争不仅是硬件角逐,更是“情感温度”与“记忆锚点”的较量。

 

5. ESG与可持续表现

航母级巨头:绿色节能与社会责任实践引领行业,国企标杆作用显著。  

区域/资源型国资:合规经营与公益贡献突出,但数字化能力、环保投入及用户健康关注不足。  

创新成长型企业:精准捕捉年轻群体需求,ESG作为差异化传播工具成效显著,然推进深度受制于规模与资源瓶颈。  

点评:ESG已成企业新基准,巨头领跑、创新者叙事,但实效仍需持续投入方能显现。

 四、能力进化:从单点到系统,构建动态护城河

纵观我国酒店集团发展历程,其核心能力的演进脉络清晰可见——

资源驱动阶段(2000年前):倚重行政资源与政策支持;星级酒店独占鳌头。

规模驱动阶段(2000-2015年):经济型连锁迅猛崛起,凭借标准化与规模化制胜。

能力驱动阶段(2015年后):品牌价值、会员体系、资本运作多维整合发力。

行业的“主流赛道”几经更迭,唯有持续升级核心能力体系的集团,方能根基稳固、行稳致远。

例如:

锦江依托国企平台优势,发力国际化布局与品牌矩阵整合;

华住以数字化赋能与年轻化品牌矩阵引领风潮;

亚朵深耕独特生活方式与社群IP运营;

君亭聚焦城市文创基因与深度在地体验。

 五、未来竞争新逻辑:“平台+生态”

酒店业的新“护城河”,已从单点优势跃迁至平台化与生态化能力体系:

构建全渠道会员与数据资产运营平台。

整合品牌生态矩阵平台。

驱动数字技术、AI与物联网能力赋能管理。

持续创新文化、空间、服务等复合体验。

谁能率先打破路径依赖,构建动态进化的竞争体系,谁就能穿越下一个周期,成为定义未来的行业引领者。


结语

中国酒店集团已从“规模扩张”迈入“能力进化”时代。平台型巨头不断扩张,区域国资稳守一方,新兴民企敏捷制胜,三大派系的生态博弈格局将持续深化。下一个十年,行业竞争将是“系统战”而非“单点战”,唯有持续迭代品牌力、数字化、服务体验与ESG价值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永不停止的自我进化。未来,最具生命力的酒店集团未必是资产最多或规模最大者,而是那些能够主动打破路径依赖、构建动态能力平台的企业。无论是巨头还是新锐,唯有持续进化,才能重塑行业格局,抓住时代机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