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并转载自微信订阅号:酒店评论,作者 | 卢康
把时间倒回1975年,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沉浸理论”。当人们在进行某项活动中完全投入情境时,由于注意力专注,他们可以过滤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形成一种正向、积极的心理体验。在这种沉浸状态下,个体参与活动时将获取很大的愉悦感,从而愿意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而不厌倦。
在当今这个追求独特体验与情感共鸣的时代,空间情绪氛围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悄然改变着我们对各类场所的感知与评价。情绪氛围绝非凭空而生,它是精心雕琢的产物,是空间与体验深度融合的结晶。无论是穿梭于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建筑之间,还是沉浸在充满故事性的设计场景里,每一次与空间的交互,都是一场关于情绪的奇妙旅程。在本文中,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这些隐藏在酒店空间里的情绪密码,解锁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氛围营造之道,挖掘空间更大的价值。
Part 01.
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氛围
现场是尤为重要的参与点,也是沉浸式体验的空间容器。戏剧、歌剧、球赛、演唱会等艺术活动,现场提供的感觉能最快触动情绪,直击心灵。任何脱离现场的情绪都会稍显苍白且模糊。
在空间现场,我们才能够与触动或者信息产生交互关系,真正感知情绪的力量。现场氛围会把这种参与感变成一种体验,映射出情绪价值,具备超越物理状态的能量。
北京璞瑄酒店
北京璞瑄酒店整个建筑体块相叠,颇具现代气息。酒店街道外立面,乍看仅仅是菱形和圆洞的组合,似乎与街道稍显违和。殊不知这是雷奥·舍人(Ole Scheeren)根据宋代《千里江山图》做出的抽象演绎,注重现代设计融合京城古韵。只有在现场的那份触动,才会下意识去品味容古存今的兼容性独特体验。当进入客房,眉目之间巨幕拉开,房内近观故宫美景,露台远眺景山。当直面美术馆、中国尊的时刻,又能看到北京现代化城市的一面。
叙事性的设计手法,是沉浸式氛围体验必不可少的打造手法,让空间具备文化属性,能够助力空间情绪转化到另一个高度。叙事手法能够让空间像一个作家,慢慢把客人带入正在发生的桥段。引用故事线,让酒店成为文化的载体,就像在读一本书,翻开每页都是不一样的内容和不一样的情绪。
黎奥设计(LEO DESIGN)操刀的曼谷瓦利亚(VALIA)酒店,原建筑是分开的两栋楼,设计师选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借古老东西方交流的故事串联起两楼之间的文化关联。在丝绸之路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提炼当地元素以及花卉图案和色彩,在曼谷城市中、酒店空间里,让客人感受并完成脑海中的丝路之旅。比如,塔一大堂选用了月牙泉和飞天图案的元素,以此印证东方起点的必经之路;在塔二的大堂中用伊拉克古城泰西封极具代表性的拱门元素暗喻丝绸之路西方的连接点。空中泳池以波斯元素为特征,黑白菱格花纹的泳池,在泰国众多蓝色系泳池中脱颖而出,客人戏水之余都为之一振。
曼谷瓦利亚(VALIA )酒店泳池
起承转合的塑造能力让情绪实现转换。小说太平铺读起来寡淡无味,空间太平坦逛起来兴致索然。大家意识到:读和逛都是ING格式的动词;氛围感知只有在行进中才能产生转换。
空间体验绝对是一个正在进行时,只有此时此景才具备足够的感染力。脱离现场的情绪都仅仅是通过图片获得的间接反馈或者模糊回忆,不可能会有直接生动的感染力。
由洲际改造而成的香港丽晶酒店,身处闹市之中。卢志荣(Chi Wing Lo)在改造之时保留了原来从马路到酒店的那份设计初衷。两侧高大整齐的棕榈树依次排开,深色鹅卵石铺就的车道自带松弛感,轮胎驶过地面的声音在这一刻掩盖了主干道的车水马龙。抵达落客区,喧嚣置后,心已静然。进入大堂那一刻,虽然天花板很低却不感压抑,先前铺垫后反而会觉得这是一个富有温暖感的高度。移步前行,挑高中空大尺度的壁灯极具张力,大片的落地玻璃将维港风光尽收眼底。拾级而下步入下沉区,大堂酒廊与水面挑台相连,俯身坐低,视线得到水平拓展,此时内心感受又还原了繁华的国际都市风貌。这种高低错位的空间铺陈让来访者实现各种情绪转换,乐趣无穷。
Part 02.
情绪不直接等于价值
当下每每提及商业空间,好像必讲情绪价值。但大家忽略了一点: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能产生价值。虽然情绪认同不会高度一致,但产生一万个哈姆雷特的前提是得有一万个观众。只有在氛围感知的那一刻,有情感、有憧憬,或向往或冲击,情绪才会体现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简单地随波逐流。互联网铺天盖地的所谓情绪价值,如果没有实质内容,充其量也仅仅是潮流的附属。
浅层情绪氛围并不“悦己”。大多数连锁品牌酒店由于市场定位等原因,高度执行标准供应,标准化设计让空间感受越来越单一无味。所有客群在不同地域体验到同品牌的酒店氛围几乎一模一样,所有目光可及之处都是统一呈现,客人也不需要那份情绪和感受。
空间和活动联合,实现“悦人”。出行,每到异地都渴望得到一份淡定从容,向外寻求足够的精神抚慰,实现愉悦的情绪价值。商业空间的性格趋势从注重体验感转变为关注互动性。体验感是互动性包含的内容之一,但互动比体验多了一层交流。体验感是单方面的“独乐乐”,互动性的产生会让情绪需求得到另一种满足。
多样化空间情绪并不一定要空间富余,侧重点在于更好地安排功能配套和文化价值。西班牙网球巨星纳达尔与美利亚国际酒店集团合作,于2023年在马略卡岛推出全新酒店品牌Zel。整间酒店以亲生物设计和周围环境为灵感,参考自然的纹理、颜色和形状,让客人感受自然、健康的氛围。除了提供大堂,餐吧,泳池及健身房配备多功能区、悬挂系统和冥想空间,Spa以外,纳达尔亲自设计的骑行环岛路线,音乐会和DJ派对等活动,让移动旅游和酒店完美碰撞,为客人带来了更多的意外收获,为入住的情绪价值助力加持。
“近悦远来”实现情绪价值蜕变。一家酒店如果能受到周边客人的青睐,能形成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对于品牌声誉来说具备极大的传播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酒店二次改造,不论空间效果还是氛围把握都是酒店升级的绝佳机会,同时一份好的设计概念转换能让品牌溢价率得到提升。然而空间改造过程中关注点大多在于空间配套和坪效管理,容易忽略空间氛围的营造。
曼谷阿萨温(ASAWIN)会议酒店地处朗曼机场片区,处于轻轨线路边上,地理位置偏僻且环境嘈杂,同时也是传统的商务片区。LEO DESIGN在接手改造之时,将恒星轨道的移动曲线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的力量作为氛围概念,并在屋顶设置了泳池区域,造就夜观星河的场景感。大堂打造流动视觉,为传统呆板的会议酒店注入新的活力。此举提供异于惯性的空间情绪,将老旧氛围打造成具备动态的美感,感受到进步的力量。当再次呈现市场后,酒店因为空间氛围得到了众多客户的推介,让原本平淡的片区拥有了更多的消费行为。
曼谷阿萨温(ASAWIN)会议酒店
Part 03.
情绪氛围没有平替
每次都是独一无二
好的酒店用什么标准来界定?没有绝对答案,但能够引起客人共鸣、带来意外之喜的酒店氛围,是其中一条评判标准。感知情绪、捕捉氛围、接受触动,三个认知层次的递进为空间带来共鸣乐趣。情绪氛围不仅仅存在室内空间中,六面空间以及六面以外都拥有了无限想象和探索的可能。
场景多样化造就体验多面化。在设计中除了好看,也需要通过一系列情绪变化增强品牌吸引力,让客人忠诚品牌氛围并形成追寻之势。曼谷都喜天麗酒店,在改造过程中大堂保留了原来酒店的马赛克圆柱,作为艺术品陈列给世人,让大家在空旷大堂中感受奢华氛围的同时追忆了往昔繁华。在其1970 BAR,傅厚民(ANDER FU)将电梯厅连廊渲染得极具仪式感,让人走过时都会下意识整理仪态。其酒吧内部,以家居化的笔触将待客的氛围拿捏得恰到好处,空间尺度与大堂形成强烈反差,将氛围力度直捣心灵。家具以及配饰将复古情调与现代优雅结合,各种体量都亲近怡人,让人感受到老友家一般的私密性和松弛感,传达出20世纪70年代充满创意和活力的精神氛围。
酒店建筑外观可提供难以替代的审美情绪。在大谈ID的今天,狭义认为空间情绪仅存室内;其实外观以及建筑在整体街区的表现力也是情绪之一。
曼谷都喜天麗酒店
建筑外观因其本身体量够大,更具备情绪传染的能力。这种设计着力点会让品牌得到无形的加持,促动更多的随机性消费。在曼谷艾拉(AIRA)酒店改造过程中,设计师深入考量自拉玛五世国王统治以来欧洲建筑对曼谷建筑的影响,结合整个街道的城市记忆,赋予酒店外观“拉达那哥欣时期”的独特特征。裙楼的高弧窗和塔楼立面直线,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氛围,让原本平淡的酒店实现文化积淀,体现美感和情绪的双重拓展。
环境包裹让记忆点独一无二。度假酒店都会不遗余力地挖掘环境价值,他们深知这种无可复制对于客人的吸引力。巴厘岛乌布嘉佩乐酒店,建筑体基本是由单卧帐篷式别墅组成,其室内空间的感染力非常受限。比尔·本斯利(BILL BENSLEY)将大部分情绪营造手笔都放在雨林环境中,他根据自然植被的生长点安置所有别墅,最大限度规避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客人各自穿梭在雨林中,沿着石阶去寻找自己的帐篷,本身就是一个探索自然的过程。疏密有间的棕榈树丛中置一方泳池,或藏或现如同儿时游戏,让客人在天地间放空自我,将环境赋予的情绪推到时间和空间的高潮中。因地制宜的环境氛围也让品牌赋予客人不被遗忘的情绪感受。
当情绪价值多次被提及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客群真正需要的共鸣在何处。酒店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出片度”,粗浅的设计感不会满足客人内心的氛围需求。在酒店迭代中,每次转折都是一次新的契机,情绪氛围从正在进行时的沉浸式体验,慢慢更迭到多重情感的互动性关联,造就居停过程中的多段记忆。毕竟,无论如何大谈价值,所有的情绪感知都始于“决定性瞬间”
曼谷艾拉(AIRA)酒店
本文作者职务:泰国LEO DESIGN中国区项目总监
编辑:刘玉凤
排版:刘 畅
来源 | 酒店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