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并转载自微信订阅号:酒店圈儿,作者 | Dandelion
近年来,大中华区酒店市场呈现显著增长压力。国际酒店集团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尽管全球业务保持增长态势,但多家企业特别标注“大中华区除外”的业绩表现,折射出区域市场的特殊性挑战。
答案看似尽人皆知——若想减缓下滑态势或实现增长复苏,必须加码输入端流量。换言之,即便坐拥庞大忠诚会员基数的国际联号酒店,也迫切需要注入新鲜的活力客群。
那么,这些新生客群究竟从何而来?各酒店品牌正凭借多元策略各显身手。
流量破局,渗透“高频生活”■
传统国际联号酒店依托忠诚会员体系构建了基本盘,传统的会员群体正面临老龄化、商旅减少、增量乏力的困境,年轻消费力量渗透不足成为增长瓶颈。
早期酒店品牌通过联名会员实现“输血”时,更倾向于选择“门当户对”的高端合作伙伴。此类合作虽能保障品质背书,却也存在显著局限——高品质消费场景往往伴随低频属性。与其被动等待客户的低频联动,不如主动出击,在高频消费赛道精准捕捉兼具年轻属性与消费潜力的客群。
万豪 X 美团
5月28日,万豪宣布通过“Bonvoy会员体系+本地生活流量”的组合,将酒店餐饮、下午茶等服务嵌入美团用户的日常消费链路。万豪集团目前拥有万豪旅享家会员2.19亿,年龄集中在30-40岁之间;美团则拥有7亿本地吃喝玩乐用户,00后比例超六成。
数据显示,合作首月餐饮业务线上订单量同比提升180%,30岁以下客群占比突破45%。
希尔顿 X 滴滴
5月20日,希尔顿集团宣布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创新推出“住行一体”会员权益体系,会员在预订和入住酒店期间,通过希尔顿荣誉客会APP或者小程序即可一键叫车;同时,用户也通过打车场景可直接获取酒店积分与折扣券,实现会员价值在住宿与出行两大场景的衔接与延伸。
这一创新使希尔顿年轻客群预订占比三个月内提升9个百分点,非会员订单占比从12%增至27%。
酒店正在寻找的新客群并不是忙碌的“空中飞人”,也不是银行的VVVIP客户,而是打车穿梭于城市的街头巷尾,对特色美食如数家珍的年轻人。懂本地生活的人才是懂生活方式的人,本地生活就是生活方式的基础底色。
各取所长,牵手“商业联姻”■
如今,品牌联名已从营销界的“新鲜玩法”演变为屡试不爽的常规操作——每隔一段时间,市场总会涌现出引发热议的跨界联名产品。这种联名现象背后,是品牌对“1+1>2”效应的不懈追求。
联名的底层逻辑,核心在于精准把握“优势互补”的协同法则。或是借助一方强大的流量优势,为合作伙伴打开新的市场声量;或是凭借专业领域的技术沉淀,赋予联名产品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双向赋能的合作模式,打破了单一品牌发展的增长天花板,让合作双方得以在扩大用户规模与提升品牌价值之间,寻找到最契合的平衡点,实现品牌价值与商业效益的双重突破。
君亭 X 希尔顿/Choice
自2023年初,君亭酒店集团正式启动极具野心的“千店计划”。经过近两年的战略筹备,2024年底,君亭酒店集团迎来重要里程碑——与国际酒店巨头希尔顿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约定,双方将在中国大陆地区携手布局高端酒店及目的地度假村项目,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共同开拓高端酒店市场的新蓝海。进入2025年,君亭酒店集团进一步释放发展信号,宣布正式开放加盟业务,“千店计划”加速推进。
5月27日,君亭酒店再宣布与精选国际酒店集团全资子公司Choice Hotels Licensing,B.V签订了合作协议。不仅取得了Choice旗下的COMFORT和QUALITY两大酒店品牌系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占品牌使用和特许经营权,还将君亭酒店的首批68家酒店将接入Choice的全球分销渠道,接受Choice提供的销售、营销、分销和预订服务。
SLH X 希尔顿
2024年,希尔顿集团宣布与全球奢华精品酒店(SLH)达成独家战略合作。自2024年2月7日起,希尔顿集团全渠道预订平台全面开放SLH旗下酒店的预订服务。
此次合作显著扩容了希尔顿的奢华酒店版图:一方面,希尔顿高卡会员可同步尊享SLH酒店的专属权益;另一方面,会员更可通过希尔顿积分直接兑换SLH酒店客房,实现忠诚度体系与高端旅居体验的深度融合。
木棉花 X 凯悦
同样也是在2024年,凯悦酒店集团与华润置地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开发与管理华润置地旗下的木棉花酒店品牌。未来,这些酒店将统一纳入凯悦臻选(Unbound Collection by Hyatt)或凯悦尚选(JdV by Hyatt)品牌系列。
木棉花品牌方表示,此次合作基于双方高度契合的品牌理念、互补的资源优势及协同的运营经验,展现出广阔的合作前景与发展潜能。凯悦集团在全球酒店行业的专业管理经验、创新服务体系及国际品牌影响力,将为木棉花注入全新动能,助力其实现从本土精品酒店向国际高端旅居品牌的跨越升级。
面对竞争白热化的酒店市场,品牌为快速提升市场声量、突破认知壁垒,采用“商业联姻”策略,可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优势。这种借势发展的模式,既实现了品牌势能的叠加效应,又精准抢占了市场先机。
“主业”之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当传统住宿业务的增长天花板逐渐显现,住宿之外的其它业务正成为各大品牌破局的新赛道。
亚朵集团率先以床品零售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亚朵共计售出380万只枕头、77万条凉被。其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126.2%,达到21.9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三成。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在去年“618”期间,亚朵枕头在电商平台细分品类中销量登顶,远超各大头部家居品牌的枕芯销售量。
小小的枕头,不仅成为亚朵构建“产品-场景-销售”会员忠诚度闭环的关键,更推动品牌实现从传统 “住宿服务商”向“生活方式运营商”的战略转型。这种跨界经营模式,成功激活了亚朵的品牌附加值,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继亚朵之后,华住今年世界睡眠日时也推出自主研发的“华住会M3记忆枕”,该枕头凭借独创的无感棉气感慢回弹专利,向亚朵枕头创下的“单品神话”发起挑战。
有趣的是,跨界竞争呈现双向趋势:家居品牌梦百合跨界开设酒店,而酒店行业则纷纷将客房用品推向零售市场。这种业态融合的背后,是各大品牌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激烈争夺——能否成功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或将成为决定酒店品牌未来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生活场景的渗透,还是生态联盟的构建,酒店集团寻找的增量核心都是重塑“人-货-场”的关系。当酒店从单一的“住宿空间”进化为多元化的“生活解决方案提供者”,增长困境能突破吗?
来源 | 酒店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