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并转载自微信订阅号:酒店资管交流岛,作者 | 大粒子
投资高星级全服务酒店的投资人,近年绕不过的痛点问题一定包括:
酒店的餐饮经营总是不太行,到底原因是什么?
这类问题的答案一般包括管理问题和经营问题,但是每个项目个体差异很大,不能统合分析。
所以我们打算基于常见的现象,结合消费心理学视角,聊聊这个话题:
或许业绩低迷的本质,是经营者与消费者在关键消费心理维度上的认知错位。
消费心理认知缺失
01
预期锚点错位
一般来说,消费者通过环境、服务、菜品、口味四重线索建立价值预期(锚点)。
但多数酒店存在"高价低配"或"低质高价"的锚点混乱,从而让导致消费者认为“不值”,降低消费和复购的欲望。
有些食材确实是非高价品,但有些高价食材却无法被消费者准确识别。
如何让消费者意识到其“高价”,是解决“不值”心理的一个重点。
02
消费认知过载
据统计,从进入餐厅到完成消费,消费者需经历至少23个决策节点,例如位置选择、菜品选择、酒水选择等等。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用户每增加1个非必要的决策点,消费积极性就会下降8%。
换句话说,
低效的决策设计正在劝退消费者的积极消费意识。
最常见的例子是,从一进门,接待人员就开始不停地问问题。
看似在尊敬用户的选择,想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
但同时也给用户增加了很多心理负担,不停的选择决策加重了大脑的负荷,本质上也营销了消费体验。
下一次,大概不会再来了。
永远也拉不来,成本最低的复购用户。
03
体验记忆缺失
酒店餐饮普遍存在会让消费者有"体验失忆症":
顾客在离店72小时后无法复述具体体验特色细节。
也就是说,没有“哇”的感受。
缺失的特色体验主要包括:
(1)可被五感识别的记忆符号
(2)社交货币(值得拍照的内容)
(3)诱发损失厌恶心理的功能(如积分机制)
做不到这些,或许是人手不足,也或许是能力不足,但最有可能的,是意识不足。
完全没意识到,才是最可怕地方。
4个心理策略,助力破局
投资人在检视项目经营成果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点出发,看看餐厅是不是都做到了,如果没做到,可以给出一些对应的指引:
01
重构价值感知锚点
核心逻辑:通过显性化的高价值信号,重塑消费者对价格的合理性认知。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让消费者知道,
“这趟很值!!!”
1
视觉锚点设计
高端食材展示:
在入口处设置“食材博物馆”,陈列如5J火腿、法国生蚝、松露等原料,标注产地与市价(例:上海某酒店通过展示每公斤2万元的鱼子酱,使598元/位的套餐更易被接受)。
主厨IP打造:
明档厨房悬挂主厨履历(如“米其林星级团队”“20年粤菜经验”),强化专业价值背书。
2
仪式感锚点植入
服务仪式化:
上菜时讲解菜品故事(如“这道汤炖煮8小时,使用云南野生菌”),通过时间成本凸显价值。
定价参照系:
在菜单设置“价值标尺”(例:单点牛排398元 vs 套餐内含牛排+服务仅458元)。
02
简化决策路径
核心逻辑:减少消费者决策环节,通过“无脑选择”提升转化效率。
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感到“无负担”。
1
菜单极简主义
“7±2法则”:
主菜单不超过9大分类(如海鲜/肉类/主食),每类下5-7道菜。
套餐心理暗示:
商务场景:“45分钟会议餐”(含快速出餐+免费续杯)
家庭场景:“儿童托管套餐”(送玩具+30分钟儿童活动)
2
空间引导设计
决策分流:
用灯光/色彩区分区域(暖光区为推荐套餐,冷光区为单点)。
物理提示:
桌卡标注“本桌最受欢迎TOP3”。
03
制造记忆燃点
核心逻辑:通过多感官刺激,创造可传播、可回忆的体验峰值。
让用户心满意足地“走”和心甘情愿地“发”。
1
五感爆破点设计
听觉:定制环境音(海鲜区配潮汐声,牛排区配煎烤声)。
嗅觉:研发场景香氛(烘焙区用香草味引流,茶歇区用檀香促停留)。
2
社交货币工厂
拍照模版化:
设置符合餐厅调性和档次的主题打卡墙(如按时令菜式“樱花宴/太空餐”)。
可携带记忆体:
赠送定制周边(印LOGO的调料瓶、食谱明信片)。
小案例:
有个某度假酒店在沙滩晚餐时,可用投影技术将菜品故事投射至餐盘,搭配可带走的“海沙调味瓶”,使网络曝光量增长20倍,复购客群占比达41%。
04
构建行为闭环
核心逻辑:通过游戏化设计,激发持续消费欲望。
让用户持续“打怪升级”,获得奖励。
1
成瘾性奖励系统
积分盲盒:
消费满额可抽奖(奖品含房券升级、主厨私宴)。
进度可视化:
APP显示“再消费200元解锁隐藏菜品”。
2
损失厌恶绑定
余额提示:
储值卡余额不足时,推送“再充500元赠100元”。
限时特权:
会员权益设置失效倒计时(如“3天后失去免排队资格”)。
小案例:
某酒店推出“美食探险家”计划,顾客集齐5枚地域徽章可兑换免费住宿,使月均消费频次从1.2次提升至4.3次。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日本有一家怀石料理餐厅空置率超60%、年轻客群占比不足12%、网络好评率停滞在相当于国内3.8分。
提升路径:
1. 预期锚点重建
空间改造:在庭院设置价值百万的百年食器展
定价策略:推出"每分钟580日元"的茶席体验
服务升级:和服侍者持文物局认证的"文化讲解师"资质
2. 决策系统优化
菜单革新:将78道菜品精简为"季语/地物/匠心"三大系列
动线设计:用餐路径对应《源氏物语》章节递进
服务预判:根据用餐节奏自动匹配酒品
3. 记忆点植入
五感设计:
听觉:定制流水音钵
嗅觉:古方"十二时辰香"
触觉:百年桧木食盒
社交货币:
每月更新的漆器拍照台
可收藏的俳句菜单
4. 游戏化激活
"俳句收集计划":集齐5季主题诗句兑换住宿权
隐藏菜品:通过AR扫描庭院景观解锁
转型成效:
6个月内餐厅预订排期从3天延长至2个月
35岁以下客群占比提升至47%
UGC内容产出量增长80倍
年度餐饮收入突破历史峰值153%
酒店餐饮的竞争本质,已从资源争夺转向心智博弈。
那些能精准把握"预期锚点-决策成本-记忆存储"行为链条的经营者,正在重构行业价值标准。
当每个餐盘都成为心理算法的载体,当每次服务都构成认知升级的触点,业绩增长将成为必然的副产品。
来源 | 酒店资管交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