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庄炎林:中国引进侨外资建饭店的拓荒者
最新动态
庄炎林:中国引进侨外资建饭店的拓荒者
2024-06-2363


本文授权并转载于微信订阅号:酒店评论,作者 | 中国酒店名人堂

光辉功绩:改革开放马前卒,摸着石头过险河。庄炎林敢于吃第一只“螃蟹”,探索了如何利用侨外资合建旅游饭店。在阻挠、非议中仍然坚持心中理想,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丽都饭店、兆龙饭店以及南京金陵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等全国各地一大批合资合作饭店在他的四处奔走、多方联络以及坚持中陆续建成开业,让“开放之花”在中国的土地上绽放,当之无愧是中国酒店行业的奠基人之一。

庄炎林 
图片来源:https://www.meadin.com/jd/217456.html


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必然的结果,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经济多方面的发展,为此,庄炎林曾写了这样一首《开放之花》:改革开放促四化,神州大地创奇葩;旅游事业弱变强,发展经济兴中华。庄炎林作为探索利用侨外资合建旅游饭店的先行者,在各种未知、不确定、阻挠中勇敢开拓,坚定前行,促成了中国第一批合资合作饭店的成功落地,也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


走马上任,风暴中摸着石头过河


国门打开伊始,旅游者蜂拥而至。1978年3月,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简称旅游总局,后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应运而生,卢绪章是第一任局长,庄炎林出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面对激增的旅游人数,住宿接待能力捉襟见肘,旅游住宿问题成了对外开放的瓶颈,也与邓小平强调的“旅游业大有文章可做”“发展旅游业,为改革开放积累外汇”“要打好侨牌,做好做足两油(即石油和旅游)工作”这个精神相违背。建设旅游饭店势在必行,可矛盾同行,国家财政吃紧,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来建旅游饭店。而华人华侨中,多有豪商巨贾,希望报效祖国,在国内投资。为此,1978年11月中央成立了以谷牧、陈慕华、廖承志为首的“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领导小组”,时任旅游总局局长卢绪章兼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庄炎林兼常务副主任,负责实际操作。庄炎林上任之际,廖承志把他叫到办公室交代任务,“你的工作,就是招商引资,筹建旅游饭店。”“你要做好碰钉子、挨棍子的准备。利用侨资、外资建旅游饭店是新事物、新现象,肯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力,更重要的是,不能被风浪刮倒,要站立潮头,敢于吃第一只‘螃蟹’!”


庄炎林接到这个任务心里既高兴又深感责任重大。1979年1月6日,邓小平再次指出:搞旅游要把旅馆盖起来,下决心要快。第一批可找侨资、外资,然后自己发展。方针政策定了要落实,首先是选好人。家有梧桐树,下一步就是要招来金凤凰。庄炎林当时紧锣密鼓物色合作伙伴,且暗暗下决心,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没想到海外华人华侨、外商热情这么高,前后找来洽谈的竟有几百家。为了找到合适的伙伴、在谈判中为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庄炎林和工作人员排除各种干扰、克服重重困难广泛地接触洽谈外商和侨商,反复比较,充分研究和论证。


建国饭店,首战告捷


1979年6月7日,庄炎林签发了旅游总局呈送国务院的一份报告,提出了不仅要中外合资,而且要合营建旅游饭店的意见。报告就合作方式说明:由陈宣远负责筹集全部资金,分别作为双方投资,共同合作建造和经营。中方负责提供地皮、劳力和砂石料等(均计价收外汇),外方负责设计和进口材料、设备等。饭店建成后双方合营十年,总收入扣除支出和按期返本付息后,剩下的净利按照投资比例分配,合营期满,中方象征性地以一美金购得外方所有的股份,饭店全部归中方所有……


庄炎林以为胜券在握,但报告送上去后,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领导小组”的谷牧提议召开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讨论是否要建建国饭店。会上庄炎林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充分剖析,让人感到办建国饭店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能为国家赢利的必然性。“引进侨资、外资,不仅能让投资双方受益,缓解客房紧张的局面,而且还能取得国外经验,进一步发展旅游,发展经济。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但大家在会上你争我论,又无任何条文可遵循,以至于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一时无法定夺,只好上报最高决策层。


廖承志会后安慰庄炎林:“这是史无前例的举措,中央领导层并不熟悉,持严谨态度毫不奇怪,我们必须以极大的耐心说服,再难也要努力。万事开头难,就像大战役中的头一个攻坚战,只有一鼓作气攻上去,才可能扩大战果,开辟新战场。”


1980年4月23日《北京日报》04版的相关报道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07398910_488629


好事多磨,第一批引进侨外资的试点项目批下来了:中国航空食品公司、建国饭店、长城饭店。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批合资企业,其中建国饭店、长城饭店两个项目由庄炎林等人负责。


建国饭店建设中也是困难重重。原本拟建二十多层,为了保证附近居民宿舍区的光照,有宿舍的一边建四层半,无宿舍的一边,也只建九层。后来庄炎林笑谈遗憾,“当时受各种限制盖得有点儿矮了,否则效益还可以更好。”


破土动工后也是怪事连连,工地总是被破坏,这事也惊动了邓小平,邓小平看完庄炎林拟就的报告,只在上面批示了十一个大字“有理也不得取闹,何况无理?!”建国饭店破除重重阻力,于1982年4月顺利竣工。“小平同志是十分赞同和支持建合资饭店的。”庄炎林回忆当年依然感慨不已。


饭店建起来之后在国务院开会讨论客房价格问题时,庄炎林也是据理力争,让饭店按商业运作,根据淡旺季合理地浮动客房价。


建国饭店开业当年就赢利150万元。此后,建国饭店的利润年年攀升,仅仅用了四年多时间就连本带息还清了汇丰银行的全部贷款。


建国饭店打破了过去招待所的管理经营思路,让中国人眼见为实,看到了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先进性,看到了如此办旅游业将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收益。


事实上,不到两年,建国饭店的业绩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84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学“建国”——要将建国饭店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和模式在全国推广。后来,中央还为此再次下文,要求全国饭店学习建国饭店的建设模式和经验。


1980年6月,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开工建设
图片来源:http://www.cppcc.gov.cn/zxww/2020/03/04/ARTI158320 
319831119.shtml


1980年6月28日《北京日报》头版报道的内容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07398910_488629



建国饭店不仅为引进侨外资搞旅游饭店建设这一重大策略的实施做了一个圆满答复,还加快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庄炎林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成为中国最早引进侨外资建饭店的直接参与者和拓荒者之一。


兆龙饭店,一波三折


在庄炎林负责筹建建国饭店过程中,还同时进行着兆龙饭店的筹建工作。兆龙饭店的投资者是当时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玉刚。这位有着强烈爱国心的宁波籍实业家愿意捐出1000万美元积极支持祖国发展旅游事业。他说:“北京缺少旅游饭店,我来贡献,就在北京建一座旅游饭店,要求只有一个:纪念我的父亲,我父亲已经80多岁了,饭店就以我父亲的名字命名,叫兆龙饭店。”


包玉刚一诺千金,只要中方同意,这笔款即可到位。但是,一个怪现象出现了,包玉刚建饭店的1000万美元支票无人敢接,白给的饭店无人敢要。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也很快传遍了北京城:“北京要建兆龙饭店,这不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吗?是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庄炎林针对此事拟定报告,经廖承志呈送到邓小平面前,邓小平说:“人家无偿捐资1000万美元给我们建旅游饭店,是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事嘛,何乐而不为?要求命名兆龙饭店为什么不可以呢?人家讲孝心,是好事嘛,我们共产党人要讲人情啊,何况人家对我们有贡献,纪念纪念应该!


邓小平接见包玉刚父子
图片来源:https://www.360kuai.com/pc/918c713d?cota=3&kuai_so
=1


邓小平出席兆龙饭店开业典礼
图片来源:https://www.360kuai.com/pc/9bd46db19218c713d?cota=3&kuai_so=1



纵然得到了邓小平的口头支持,兆龙饭店建设仍有阻力,直到一年后才举行赠款签字仪式。邓小平亲自参加签字仪式,亲手收下了包玉刚双手递上的1000万美元支票。邓小平将支票交给庄炎林时,语重心长地说:“问题总算解决了,你们现在可以抓紧盖了。”


1985年10月,由邓小平亲笔题写店名的兆龙饭店落成。邓小平再次破例出席当月25日饭店举办的剪彩仪式。这是他平生唯一一次为外资饭店题写店名和开业剪彩,既表示了对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的大力支持,又显示了一代伟人的政治智慧。


丽都饭店,忍辱负重


1980年7月,为了学习、了解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庄炎林带领由十来位局处级以上干部组成的考察队伍,前往欧美学习。在美国孟菲斯假日饭店(孟菲斯假日饭店当时是国际著名的旅游饭店集团,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他们连锁经营管理的饭店达1700多家,拥有30多万间客房)总部参观时,双方确立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为后来丽都饭店(1986年1月9日,丽都饭店正式更名为北京丽都假日饭店)的管理做了铺垫。


丽都饭店的投资者是新加坡华人罗新权。当初庄炎林与他洽谈建设饭店事宜,事情刚有眉目,就发生了人事变动,庄炎林被调往国务院侨办,不再在国家旅游局负责旅游饭店的建设工作。接替庄炎林与罗新权谈判的一位同志与罗新权谈得磕磕绊绊甚至大吵一架使谈判中止。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表示:“庄炎林有经验,还是请他来谈判好了,这个项目由旅游局和侨办共同对外合作。”于是,庄炎林又重新和罗新权坐在了谈判桌上。但在谈判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波澜,旅游局有的领导认为,两家合作比较复杂,这件事情可以归侨办。侨办有些犹豫,庄炎林又是一番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国务院侨办党组决定由庄炎林具体负责饭店谈判和建设事宜。


1981年5月13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与香港益和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建造和经营丽都饭店的合同书,中方签字人:庄炎林,外方签字人:罗新权。


1981年12月17日,几经波折,丽都饭店终于破土动工,庄炎林兼任丽都饭店的董事长、罗新权任副董事长。1982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贸部批准,丽都饭店公司的中方合作者正式由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改为中国旅行社。1983年7月庄炎林与美国假日旅馆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兼行政董事联合签署了聘请“假日集团”经营管理丽都饭店的《意向书》。


以为一切将走上正轨,谁知更大的风雨正向庄炎林袭来。在筹建过程中,丽都饭店因为“被举报编造假账”而接受了中央检查组的审查。但审查过程中,庄炎林仍多方奔走争取丽都饭店继续施工和准备试营业。庄炎林顶着巨大压力开展工作,1984年1月11日丽都饭店正式签署了聘请国际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北京丽都饭店(第一期店名)和北京丽都假日饭店(第二期店名)的两期管理协议书。1984年2月15日,丽都饭店在漫长的审查过程中迎来了第一期530间客房试营业的日子。检查期间不许饭店广播、登报,不许宣传、发海报,加上饭店地处偏僻郊外,没有知名度,因此鲜有人问津,但庄炎林鼓励大家“不用担心,丽都饭店的硬件很好,只要把软件搞好,管理服务搞好,客人的宣传比什么广告都好。”咬牙中坚持,丽都饭店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辉煌。而经过中央检查组多轮检查,丽都饭店建设过程不存在举报中提到的问题,在检查结论中也澄清了事实。


此风波后,丽都假日饭店工程进展迅速。庄炎林和同事们又积极探索管理人才招聘、培养问题;学习西方经营模式,搞试营业,寻找漏洞;研究外方管理费、外方工作人员工资等问题。丽都假日饭店建成时为亚洲规模最大,集旅馆、公寓、办公楼、体育俱乐部、外籍子弟学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饭店。

庄炎林(左)与丽都首任总经理司马文先生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52604403_239503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谈判协议书上签着庄炎林大名的著名饭店还有南京金陵饭店。1979年秋,饭店投资方、南京祖籍新加坡侨商陶欣伯见饭店选址问题迟迟谈不下来,到北京邀请有经验的庄炎林来推进工作,庄炎林和陶欣伯一家同飞南京,到南京会谈后,省市意见仍然无法一致。庄炎林亲自去访问圈定拆迁的那些贫困户,耐心做工作。心中有数后,庄炎林打电话向正在上海开会的谷牧汇报。谷牧开完会后,立马与时任国家计委的顾秀莲等人专程赶到南京,召集省市领导开会,这才拍板定下来。陶欣伯后来对庄炎林说:“你要是不和我们去南京,金陵饭店就建不成了。”


广东的中山温泉宾馆、广州白天鹅宾馆、广州中国大酒店、广州花园酒店在谈判中也遇到困难。当时广东省地方领导要庄炎林跑一趟广东协调商谈。这些饭店的投资方霍英东、胡应湘等后来对庄炎林说,那次你要是不来,我们这几个饭店都谈不下来。

庄炎林(右)和家人
图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49820035
19670303&wfr=spider&for=pc



随着第一批侨资、外资饭店在中国大地上落地开花,它们的室内外装修设计以及管理经验等,对随后的饭店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于是,一时间,各地的旅游饭店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庄炎林还参与了北京国际饭店、华都饭店、深圳华侨城、香港中旅社的一些饭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华侨饭店的建设。


万事开头难,庄炎林等老一辈酒店人锐意改革进取,顶住巨大压力,成就了今日中国酒旅事业的灿烂辉煌。


本文由本刊作者刘玉凤根据钟兆云、易向农著作《父子侨领 - 庄希泉庄炎林百年传奇》一书摘编整理,部分资料选自宁唯纯著长篇纪实体故事《丽都 - 三十而立》、《邓小平年谱(1975— 1997)》(上)、赵焕焱著《酒店业史记之开路先锋庄炎林》、《人物》杂志《庄炎林与改革开放》等书籍文章。




人物小档案

庄炎林,1921年11月20日生,福建厦门人,新加坡归侨,中共党员。1937年加入淞沪抗战上海童子军战士服务团,1938年在广西参军抗战(曾参加昆仑关战役),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西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广西省委交通联络员、桂林市工委书记。1946年任上海市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秘书处负责人,上海地下党报《上海人民》总编辑。


解放后,历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省青联主席,中共福建省委文教部、宣传部副部长,闽江水电工程局党委第一书记兼南平地委书记,福建省人委秘书长等。


1974年调北京,历任中国驻坦桑尼亚经济代表(负责坦赞铁路等大型援外项目)、对外经济联络部办公厅主任,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兼中国旅行社总社社长,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卸任之后他曾发起并参加了我国首届铁人三项马拉松比赛,被誉为“中华第一老铁人”。


来源 | 酒店评论

阅读原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